快訊

紐約證交所最上鏡交易員用這些指標 安度川普「經濟恐怖主義」

川習貿易談判不同調 美股早盤漲跌互見、台積電ADR跌0.9%

家族首例!新光金董事吳欣儒「出清」持股 公司這樣說

蘭潭環潭道路超速危險駕駛車禍頻傳 議會促設區間測速照相取締

嘉市議會決議要求警局在蘭潭環潭道路,設置雙向區間測速照相取締,減少車禍發生;市警局交通隊評估結果,將以現有移動式測速照相,加強取締。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市議會決議要求警局在蘭潭環潭道路,設置雙向區間測速照相取締,減少車禍發生;市警局交通隊評估結果,將以現有移動式測速照相,加強取締。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義市議會臨時會日前通過議員陳家平提案,要求警局在遊客運動人口多的蘭潭環潭道路,設置雙向區間測速照相取締,減少車禍發生;市警局交通隊評估結果,為了11件與超速肇事無關的車禍,花費420萬元設置區間測速照相取締,效益不大,將以現有移動式測速照相,加強取締。

議員陳家平說,蘭潭是嘉市民後花園,緊鄰嘉義大學,近年該路段不斷發生超速危險駕駛行為者,導致車福頻傳,讓在該處運動市民暴露在危險中,建議從大雅路至濟福宮1.5K,從蘭潭泛月至濟福宮1.5K等2處,設置區間測速照相取締,維護市民及遊客安全。

交通隊說,統計分析,去年3月1日至今年3月25日止,蘭潭國小至泛月亭間,計發生A2類交通事故15件、A3類交通事故6件,肇事因素以駕駛疏忽操作不當失控(自撞或自摔)7件最多、未注意車前狀況4件次之。

蘭潭環潭道路(泛月亭至大雅路間)計發生A2類交通事故1件、A3類交通事故1件,肇事因素以駕駛疏忽操作不當失控(自撞或自摔)10件最多、未注意車前狀況及起步時未依規定各1件;均非屬超速失控肇事。

交通隊指出,區間測速雖符合現行法規,仍存爭議,區間測速判定方式,是透過2個測速點計算車輛通過整段路程平均速度,非單一時間點時速,這種測速方式可能因設備誤差、時間同步問題,導致計算結果不精確,實務案例民眾收到區間測速罰單後,檢視行車紀錄器發現計算時間少10秒狀況,如因產生執法公信力不足,無法有效實施執法功能,對未來交通管理整體良性循聚管理效果會有影響。

相較之下,定點測速透過雷達測速系統,在特定位置測量瞬間時速,相對準確。蘭潭環潭道路設置雙向區間測速照相系統,總經費約420萬元,今年度未編列預算無法設置執行。為有效防制交通事故發生,先期針對環潭道路加強巡邏稽查,必要時設置移動式測速照相取締,維護用路安全。

嘉市議會決議要求警局在蘭潭環潭道路,設置雙向區間測速照相取締,減少車禍發生;市警局交通隊評估結果,將以現有移動式測速照相,加強取締。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市議會決議要求警局在蘭潭環潭道路,設置雙向區間測速照相取締,減少車禍發生;市警局交通隊評估結果,將以現有移動式測速照相,加強取締。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市議會決議要求警局在蘭潭環潭道路,設置雙向區間測速照相取締,減少車禍發生;市警局交通隊評估結果,將以現有移動式測速照相,加強取締。記者魯永明/攝影
嘉市議會決議要求警局在蘭潭環潭道路,設置雙向區間測速照相取締,減少車禍發生;市警局交通隊評估結果,將以現有移動式測速照相,加強取締。記者魯永明/攝影

交通事故 測速 蘭潭

延伸閱讀

影/台中男飆義大利重機po網 台74催時速208公里吃罰單

彰化縣17所學校前限速30公里!上下學時段超速將受罰

廣末涼子遭搜查因涉危險駕駛致傷!家鄉鄰居嘆「憂心且失望」

醫師超速20公里被開罰1800 提告主張孕婦要生了趕接生

相關新聞

嘉義烏殼綠竹筍正值產期 連5年外銷加拿大

嘉義縣是全台烏殼綠竹筍最大產地,大林鎮種植面積800公頃,產量居全國之冠,縣府協助蔬果生產合作社外銷加拿大,2021年起...

影/北港朝天宮迎媽祖今登場 炸轎、犁炮震撼畫面曝光

國家重要民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今天展開為期兩天的遶境活動,獨具特色的炸轎、炸虎爺、犁炮活動,吸引數萬信徒參加,現場炮聲...

台南知名觀光景點 林默娘公園雕像夜間變「黑臉」

台南市安平區林默娘公園,雕像聳立面向港口守護漁民出入,最近有民眾發現雕像臉部晚上黯淡無光,議員指雕像興建至今已有一段時間...

司機提前知道「我要搭車」 台南公車智慧等車今年全面上線

台市推動智慧交通及提升無障礙環境,大台南公車「智慧等車」服務功能上線迄今已突破18萬使用人次,也是全國首創針對「等公車」...

府城隍迎創廟356周年遶境 鳥瞰路關地圖亮相

台灣府城隍廟今年迎來創廟356周年,適逢台南建城300年,5月3日將舉辦「府城隍 巡城祭」遶境活動,昨公布以鳥瞰視角繪製...

首創以水換水 台南仁德再生水廠啟用

台南科學園區每天用水量高達10數萬噸,其中一半用量來自再生水,台南市政府為強化水資源韌性,斥資8.62億元興建仁德再生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