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醫院遭駭客攻擊再添一起 中壢長慎醫院8萬人個資恐曝光

退休生活無聊又不想花大錢出國? 60歲女曝「超省類旅遊」

比去年多12萬!白沙屯媽進香報名28日截止倒數 爆量突破30萬人

台南師生營造台江內海楝樹綠道 黑面琵鷺覓食為伴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為推動台江環村綠道,志工協助市府在海尾路補植楝樹。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為推動台江環村綠道,志工協助市府在海尾路補植楝樹。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為推動台江環村綠道,營造散步運動的友善人行空間,親師生22日協助市府在海尾路補植楝樹,一旁還有覓食中的黑面琵鷺相伴。此時楝樹紫色小花正盛開,清香撲鼻,志工希望持續綠化,成為最美的楝樹綠道,營造台江內海歷史現場。

台江分校表示,為協助旅行者走進台江歷史及文化路徑,分校師生持續營造台江環村綠道,協助市政府在春分後,於海尾路補植環村綠道楝樹、烏桕樹,希望讓台江十六寮村村有綠道,成為在地友善高齡及親子的散步運動路線。

海尾路環村綠道,穿越台江內海百年魚塭歷史現場,接連山海圳國家綠道,沿途兩側魚塭一到秋冬就是黑面琶鷺覓食熱區,以及鸕鶿群集的棲息區,沿著海尾路綠道向東望,還可以望見玉山日出,旅行者可以飽覽台江四百年來的歷史及生態之美,可說是旅行者探訪台江十六寮歷史及生態的旅遊秘徑。

已當阿公的吳銘福有感而發,環境變好,人也會變得更健康,很高興和在地青年、小孩,一起來海尾路種樹,同時整理行道樹支架,期待這些樹能夠照顧好,營造內海歷史現場。

台江綠道志工隊長吳瓊桃表示,海尾路環村綠道的楝樹,開著紫花很美很香,附近魚塭還有黑面琵鷺來覓食,很適合祖孫三代來散步。建議能夠在綠道上增設幾張椅子,以利阿公阿嬤走累了可以坐著休息賞鳥

為保育台江內海藍綠網絡生態,台江分校跟著河流班及民俗文化研究社,持續監測排水線古港道環境,踏溯台江內海古港道及歷史現場,調查百年文化路徑,倡議公私協力,種樹築道,以微型公共藝術,營造台江十六寮歷史現場。

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說,昨天種樹時同時運用台灣堡圖數位地圖,協助志工師生看見海尾路在一百年前的溼地魚塭地景,大家對照台灣堡圖才發現兩旁潮溝,在一百年前就存在,也藉此喚醒台江歷史生態記憶。種樹過程中,有一群尚末北返的黑面琶鷺也飛來海尾路魚塭覓食,大家近距離賞鳥,是最大享受。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為推動台江環村綠道,志工協助市府在海尾路補植楝樹,一旁魚塭有黑面琵鷺覓食。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為推動台江環村綠道,志工協助市府在海尾路補植楝樹,一旁魚塭有黑面琵鷺覓食。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為推動台江環村綠道,希望營造海尾路為台南最美的苦楝樹綠道。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為推動台江環村綠道,希望營造海尾路為台南最美的苦楝樹綠道。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為推動台江環村綠道,志工協助市府在海尾路補植楝樹。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為推動台江環村綠道,志工協助市府在海尾路補植楝樹。記者鄭惠仁/翻攝

台江 賞鳥 黑面琵鷺

延伸閱讀

譜出土地的愛 老中青素人台江文化季音樂會唱18首新曲

銀合歡、垃圾入侵 台南用環境監測守護山海圳國家綠道

台南台江綠手指培力 看到樹枝修剪不當傷口難癒合

「口傳台江—奇譚、俚諺與故事」新書發表 全程參與送書

相關新聞

花卉商機╱ 台灣蘭展破36.2萬人次 估3至5年外銷訂單破百億

2025亞太蘭花會議暨台灣國際蘭展於3月23日圓滿落幕,每日吸引上萬人參訪,首日即突破4萬人次,創下驚人紀錄。今天舉行成...

嘉義議員李奕德肝癌遽逝...發病到死亡僅1個多月 親友悲痛不捨

嘉義市議會無黨籍議員李奕德今天上午肝癌病逝大林慈濟醫院,得年42歲,父親李漢仁證實兒子病逝,他說,兒子善盡民代職責,服務...

嘉市打造基層防災新力度 全台首場81名義交進化防災士

有鑑災害風險日益升高,防災教育與基層動員愈加重要,嘉義市警局舉辦全台首場交通義勇警察大隊的防災士培訓課程,共培訓出81名...

大甲媽祖4月6日抵雲林 縣府將提供西螺免費接駁車

2025年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將於4月4日深夜起駕,預定在6日和9日往返行程,駐駕在西螺福興宮,為方便隨香客往返雲林各主要...

曾被譽為東洋第一…嘉義製材所封園改善 「貳陸陸杉Space」熄燈搬遷

嘉縣阿里山腳下嘉義製材所,日治時代被譽為「東洋第一」,復古木造建築曾是戰後製材所木業轉型竹製品加工廠,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

嘉義烏殼綠竹筍正值產期 連5年外銷加拿大

嘉義縣是全台烏殼綠竹筍最大產地,大林鎮種植面積800公頃,產量居全國之冠,縣府協助蔬果生產合作社外銷加拿大,2021年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