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決後...中正大學調查反廢死87%創新高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及犯罪防治系,今天公布2024年全年度台灣民眾對司法與犯罪防制滿意度,調查1892人,逾45%民眾正面肯定法官能公平公正解決刑事案件,是首次突破4成,有45%民眾滿意政府防制詐騙,逾87%民眾不贊成廢除死刑,比去年85.8%還要高,是歷年新高。
這次調查是在今年1月19日至1月20日,完成訪問全台1892名18歲以上民眾,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最大為正負2.25%。抽樣完畢後,也針對每一樣本以「多重反覆加權」方式進行加權,使加權後的樣本與母群無顯著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1月16日法務部長鄭銘謙簽准死刑犯黃麟凱執行死刑,回顧上次死囚槍決為2020年4月1日,迄今近5年之久,調查時間是在死刑犯槍決之後。
調查發現如下:
一、超過9成3的受訪民眾認為住家附近治安狀況良好,滿意度較2023年(88.8%)的治安調查有顯著提升;據歷年資料,自2014年滿意度逐年上升,皆維持在8成以上,2018年滿意度首次突破9成(91.3%),2024年滿意度(93.7%)再創新高。
二、民眾對警察維護治安工作滿意程度88.86%,相比2023年調查(82.86%)提高6%,反映民眾對警察在治安維持工作上高度評價。
三、民眾對政府強化社會安全網措施有66.7%表示滿意,相比2023年調查(54.51%)提高12.19%。民眾對社會安全網的認可,不僅彰顯政策方向的正確性,也強化了社會對政府施政能力的信任,未來應持續聚焦於強化跨部門合作,串聯各機關,如司法、警政、民政、教育、勞政、衛政、社政等。
四、45.8%民眾對於法官能公平公正解決刑事案件持正面評價,相比2023年調查(33.24%)提高12.56%,滿意度呈上升趨勢,創近十年新高,顯示出司法體系在透明度、專業性及公平性上的改進逐漸獲得社會大眾認同;然而,仍有超過5成(54.2%)民眾感到不滿意,未來應致力強化法官專業、廉政監督,提升民眾對於司法公信力。
此外,民眾對政府強力緝毒滿意度達65%,相比2023年調查(50.58%)提高11.93%,儘管滿意度自2019年後持續下滑至5成,但今年顯著回升至6成以上。
民眾最有「感觸」的詐騙,有45.66%的民眾正面肯定,相比2023年調查調查(37.62%)提高8.04%。觀察整體趨勢,民眾對政府在防制詐騙犯罪方面的滿意程度自2019年後,逐漸下滑至低點,2024年滿意度止跌回升,去年9月起政府推出「打詐儀表板」,讓財損、查緝詐團數據更加透明,也許是逐步挽回民眾支持與信心的關鍵。
有團體呼籲大麻合法化,但調查顯示,近9成民眾(89.72%)不贊成大麻合法化議題,有67.41%民眾完全不贊成大麻合法化,而
22.31%民眾認為「基本上不贊成大麻合法化,但如有配套措施願意考慮」。
2024年度首次針對調查「故意襲警造成傷亡是否須加重刑罰二分之一」,有95.1%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加重,僅4.9%的受訪者認為針對現行法規毋需進一步加重刑罰。
近年社會對廉政與透明的高度關注下,政府加強打擊貪污犯罪,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政府在打擊貪污犯罪方面的表現呈現兩極化,給予認同的民眾僅佔51.52%。
對於是否贊成廢除死刑,總計有87.97%的民眾對廢除死刑持否定態度,再創歷史新高,包括「完全不贊成廢除死刑」的民眾達66.01%,較2023年調查(62.7%)變多;「基本上不贊成廢除死刑,但如有配套措施願意考慮」的比例為21.96%,較2023年調查(23.1%)變少,顯示多數台灣民眾對於維持現行死刑制度具堅定支持。
另外,去年憲法法庭做出113年憲判字第八號判決,宣告「死刑部分合憲」,但須限縮適用範圍,墊高了判處死刑的門檻,結果之滿意度呈現意見分歧,有53.63%的民眾理解與認同提高判死的條件,但仍有46.37%的民眾對此裁決在公平性、執行細節或可能引發的司法不執行爭議仍有質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