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補助農民轉型智慧農業 申請額度僅一半今再力催

因應缺工、高齡化、極端氣候,農業轉型迫在眉睫,雲林縣2021年開始補助農民轉型智慧農業,最高補助100萬元,但去年編列1千萬元,僅核定13案共500萬元,粗估已轉型智慧農業的面積約300公頃,僅占全縣種植面積0.5%,縣府今召開記者會宣傳,鼓勵農友轉型。
雲林縣農業種植面積約6萬多公頃,近年受缺工、農業人口高齡化、極端氣候衝擊不小,雲林縣長張麗善認為農業的未來在科技,2021年起補助農民建置或購置科技設備,轉型智慧農業,2023年提高補助,個人(或農民團體)最高補助30萬元,個人(或農民團體)與學術研究單位、設備業者聯合申請示範計畫最高補助100萬元。
縣府開辦智慧農業創新事業補助,每年編列1千萬元經費,但申請件數不多,去年僅核定13案,共補助500萬元,至去年底累計60農場申請,雲林縣農業處技正林承樺表示,縣府補助輔導面積約150公頃,加上民間自發轉型面積,粗估全縣轉型面積約300公頃。
林承樺表示,青農對智慧農業的接受度較高,老農相對接受度差,且許多農友認為縣府雖有補助,但仍要對等投資,沒有達到一定規模種植面積,投資成本不划算,都是轉型窒礙難行的原因,但實際上小額投資轉型就能提高產值或省下人力成本,為鼓勵農友轉型,若有需求會到各農會舉辦說明會。
古坑茶農賴永興的茶園位於草嶺山區,他平時居住在平地,光是要打開茶園澆灌設備來回車程就要兩小時,還曾開車開到睡著,後來申請智慧農業設備補助,建置智慧噴灌系統,不僅可遠端行動監控外,更能省去8成人力成本,現在也有更多時間照顧在平地的作物。
小農劉允存在台中經營科技公司,對農業抱持憧憬,5年前在古坑打造網室種植香莢蘭及山蘇,園區雖有科技栽培設備,但因過於陽春,操作時仍需本人在場,申請補助建置微型氣象站及自動化控制設備,現在遠端就能操控。
雲林縣智慧農業設備補助即日起至3月24日開放申請,張麗善、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縣府農業處長魏勝德等人今一同為計畫宣傳,並邀請8位受補助農民現身說法。
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縣府除提供補助外,將定期視察,並即時與農民溝通找尋問題,呼籲農友踴躍踏入智慧農業。請於申請人設置土地所在地或經營場址所在地所屬農會及農業合作社申請,計畫資訊可至官網查詢,或可洽詢本府農業處農務發展科林技正(05-5522498)。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