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領五條港外風神廟接官亭 台南熱門打卡景點
探索台南舊城五條港3
台南舊城五條港或許僅當地人或文史界知曉,風神廟、接官亭卻廣為人知,也是遊客打卡熱點,甚至美國藝術家波希克2024年3月在台南市發起「紅球計畫」,首站就選在此處。
波希克去年3月29日在中西區風神廟前接官亭啟動連續10天「紅球計畫」,吸引國內外遊客搶拍,也讓五條港原址的直轄市定古蹟風神廟、接官亭名頭更響,帶動周遭商業人潮。
其實,早於清乾隆年間,風神廟、接官亭就存於台灣知府蔣元樞「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中的「風神廟接官亭暨石坊圖」,對府城人來說,這裡絕不陌生,更是眾多遊客必來之處。
從「風神廟接官亭暨石坊圖」對比,風神廟、接官亭就在大西門外,同時是清領府城五條港時代門戶,即使21世紀的現在,當地也是台南舊城區周邊重要商業區域,見證清領以降歲月洗禮。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資料顯示,清乾隆4年(1739年),鄰近台江內海大井頭設置接官亭,後因台江淤塞,海退成陸,渡頭西移至五條港之一的南河港安瀾橋邊鎮渡頭,再初建為大門、官廳及風神廟。
清乾隆41年(1776年),蔣元樞整建風神廟,在風神廟東測興建公館,讓來台官員暫居,又建接官亭石坊壯大風神廟聲勢,且和廟埕合為一體,保佑往來行旅安全。
日治大正7年(1918年)因市區改正計畫,風神廟舍及公館拆毀,直到大正13年(1924年)集資重建及供奉風神殿神像,始成今貌。
300年歲月過去了,五條港、大西門及安瀾橋已消知,地表景觀大幅改變,風神廟、接官亭依然屹立,周遭人事物還會變化,但文化資產仍會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