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領域的雲林海口人 拍攝影片為海口新經濟吐心聲

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海口居民認為不利耕作地,應加速引進包括光電在內新產業,才可活化地利。記者蔡維斌/翻攝
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海口居民認為不利耕作地,應加速引進包括光電在內新產業,才可活化地利。記者蔡維斌/翻攝

隨著氣候環境變遷影響養殖,雲林縣台西地區一群青漁、青農和民代、創生青年最接受一項以「海口新經濟契機」為題訪問,拍成影片表達心聲,並探索太陽能光電發展的可能性,他們期望透過養殖升級及綠能新產業翻轉海口,吸引青年返鄉,重建海口新經濟。

這支影片以台西養殖與農漁現況為背景,受訪者包含台西地區醫師、農漁養殖業者及地方創生成員等多人,發表個人心聲與看法,期待透過綠能產業轉型,帶給台西新契機,台西鄉代也是養殖戶的陳文求指出,近年來氣候變遷及環境污染,養殖業發展確實遇上瓶頸,連帶影響海口經濟,他認為提升養殖六級化,並引進新產業才會有新出路。

醫師丁英仙及鄉民何淳熙、丁武雄等人也認為,台西需要轉型,尋找新的經濟模式來應對當前的挑戰。發展太陽能不僅能提升能源自給率,也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回鄉,為偏鄉注入新血,才有轉機。

對於近年來沿海太陽能推展並不順利。陳文求指出,政策推行速度應再加快腳步,水產養殖也要同步升級,對農漁業生產條件較差的「不利耕作區」發展光電,讓「廢地再利用」重現生機,回應農村人口老化,增加農漁民收益,他個人深表贊同,但政策要明確,不要讓地方陷於「要進不進、要退不退」的窘境,才能讓綠能發展與農漁養殖形成良性互動。

推動地方創生的許宇昇與洪立齊等人則認為,漁、電可併行發展,透過與社區合作,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提升競爭力,才可讓台西朝新經濟發展。NEFIN立盈綠能業者也希望能與居民攜手創造共贏局面。

環保人士也呼籲發展光電要力求生態平衡,確保不對漁業造成損害。議員顏嘉葦等多位受訪者認為沿海地區人口老化嚴重,若能與不同產業形成良好鏈結,翻轉經濟與創生永續才有望。期待在各方的合作下,為台西迎來新轉機,找回海口人的尊嚴與榮耀。

台西鄉醫師丁英仙也認為,海口發展光電,引進新產業帶動新經濟,翻轉海口才有未來。記者蔡維斌/翻攝
台西鄉醫師丁英仙也認為,海口發展光電,引進新產業帶動新經濟,翻轉海口才有未來。記者蔡維斌/翻攝
台西鄉議員顏嘉葦認為解決沿海人口老化,發展多元化新經濟已十分迫切。記者蔡維斌/翻攝
台西鄉議員顏嘉葦認為解決沿海人口老化,發展多元化新經濟已十分迫切。記者蔡維斌/翻攝
青漁何淳煕認為只有引進新產業,才更能吸引年輕人返鄉,為老化的海口注入新活力。記者蔡維斌/翻攝
青漁何淳煕認為只有引進新產業,才更能吸引年輕人返鄉,為老化的海口注入新活力。記者蔡維斌/翻攝
台西鄉代也是養殖戶陳文求發表個人對養殖業的未來,以及發展光電的看法。記者蔡維斌/翻攝
台西鄉代也是養殖戶陳文求發表個人對養殖業的未來,以及發展光電的看法。記者蔡維斌/翻攝
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海口居民認為不利耕作地,應加速引進包括光電在內新產業,才可活化地利。記者蔡維斌/翻攝
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海口居民認為不利耕作地,應加速引進包括光電在內新產業,才可活化地利。記者蔡維斌/翻攝

經濟發展 老化 醫師

延伸閱讀

農廢變綠金!雲林首座自動化取纖循環場 鳳梨葉製成衣帽

雲林200年老樹強震後兩天倒下 壓垮停車場交通受阻

在台積電撐半年快發瘋? 女網友吐心聲:工作壓力太大

雲林春運7條路線免費接駁 返鄉、祈福好方便

相關新聞

花卉商機╱ 台灣蘭展破36.2萬人次 估3至5年外銷訂單破百億

2025亞太蘭花會議暨台灣國際蘭展於3月23日圓滿落幕,每日吸引上萬人參訪,首日即突破4萬人次,創下驚人紀錄。今天舉行成...

嘉義議員李奕德肝癌遽逝...發病到死亡僅1個多月 親友悲痛不捨

嘉義市議會無黨籍議員李奕德今天上午肝癌病逝大林慈濟醫院,得年42歲,父親李漢仁證實兒子病逝,他說,兒子善盡民代職責,服務...

嘉市警運用AI智能 會說話巡邏車精準打擊犯罪

嘉義市警局結合大數據熱點分析即時預警功能,打造會說話的巡邏車,當巡邏車巡經熱點,發現治安異狀時會說話警示,上線以來破獲竊...

百年煙囪基座古蹟疑被當廁所上大號 台南水道博物館:痛心與不解

俗語「人有三急」,但真有這麼急?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的百年煙囪基座古蹟,今被發現遺留排泄物與2坨使用過的衛生紙,...

台南震災楠西市場列危樓災民抱怨 公文發幾天就要他們搬

台南震災楠西公有市場受損嚴重列危樓,有災民抱怨政府要求搬遷公文「發沒幾天就要他們搬完」。災民不知何去何從。不過信息貼上臉...

嘉縣農會選舉結果出爐 17鄉鎮公布理事長、總幹事名單

嘉義縣各級農會選舉結果出爐,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今天公布理事長、常務監事、總幹事名單,由綠營大獲全勝,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民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