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根本沒派員!假記者持電視台麥牌堵訪被抓包 士院判決出爐

行程急轉彎?馬斯克遭爆將聽取「對陸戰爭計畫」 美官員曝會議過程

北市林森北路外牆石塊掉落砸破車窗 建管處重罰30萬

嘉縣AI監控露天燃燒加強取締 累積告發41件罰金56萬

嘉義縣環保局利用AI智能辨識偵測煙霧,透過即時告警傳訊。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環保局利用AI智能辨識偵測煙霧,透過即時告警傳訊。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環保局今年利用AI智能辨識偵測煙霧,透過即時告警傳訊,稽查員於汙染地點,配合空拍機、空品感測器等設備,今年告發41件,金額56萬7900元,展現顯著成效,呼籲民眾切勿心存僥倖非法露天燃燒。

冬天空汙季併二期稻作收成,嘉義縣受限地形空氣流動不易擴散,汙染物易累積導致空氣品質不良,適逢二期稻作收成期,縣環保局成立13人巡查小組,搭配6套「制高點AI煙霧探測系統」,以制高優勢結合AI人工智能,24小時監控並自動辨識空汙事件,由系統即時傳輸告警通報稽查員,加強管制露天燃燒行為。

環保局呼籲民眾,收割後的稻草可採現地翻耕掩埋增加土壤肥份,或將稻草提供回收商再利用去化,請勿露天燃燒,以免影響空氣品質。

環保局表示,民眾若違規露天燃燒經查獲,將處以1200元至10萬元的罰鍰,若違反者是營利公司或工商場,處500萬元以下罰鍰。另外依據行政院農委會的「收購公糧稻穀作業要點」,農民種植的同一塊田被查獲露天燃燒累積2個期作,自第2次查獲公文送達日起1年內,將暫停收購公糧1次。

環保局長張輝川表示,運用「AI智能煙霧探測制高點監控」科技化管制露天燃燒,今年在主要監控區域內陳情露天燃燒件數,較去年同期減少38%,顯示此系統已發揮功效,使民眾不再心存僥倖非法露天燃燒,有效改善嘉義縣空氣品質。

環保局提醒農友,切勿露天燃燒,若在每年10月至隔年3月空氣品質不良期間違規,更將加重處分,燃燒稻草不僅將稻田肥份燃燒殆盡,就地翻耕掩埋稻草可改善土壤性質,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地力,或聯絡稻草回收商,將稻草回收再利用。

嘉義縣環保局AI監控露天燃燒,今年已累積告發41件。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環保局AI監控露天燃燒,今年已累積告發41件。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環保局利用AI智能辨識偵測煙霧,透過即時告警傳訊,稽查員配合空拍機、空品感測器等設備告發。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環保局利用AI智能辨識偵測煙霧,透過即時告警傳訊,稽查員配合空拍機、空品感測器等設備告發。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環保局利用AI智能辨識偵測煙霧,透過即時告警傳訊,再由稽查員配合空拍機、空品感測器等設備告發。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環保局利用AI智能辨識偵測煙霧,透過即時告警傳訊,再由稽查員配合空拍機、空品感測器等設備告發。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 環保局長 空氣品質

延伸閱讀

濁水溪揚塵、擴散不佳 雲林崙背掛空污旗

桃市垃圾費何時隨袋徵收? 環保局:擬先從非家戶垃圾開始

嘉縣再生市集拍賣 檜木五斗櫃喊6700元成交

台南垃圾清運公司業務超過百棟大樓 臨時通知暫停清運、住戶傻眼

相關新聞

嘉市警運用AI智能 會說話巡邏車精準打擊犯罪

嘉義市警局結合大數據熱點分析即時預警功能,打造會說話的巡邏車,當巡邏車巡經熱點,發現治安異狀時會說話警示,上線以來破獲竊...

百年煙囪基座古蹟疑被當廁所上大號 台南水道博物館:痛心與不解

俗語「人有三急」,但真有這麼急?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的百年煙囪基座古蹟,今被發現遺留排泄物與2坨使用過的衛生紙,...

台南震災楠西市場列危樓災民抱怨 公文發幾天就要他們搬

台南震災楠西公有市場受損嚴重列危樓,有災民抱怨政府要求搬遷公文「發沒幾天就要他們搬完」。災民不知何去何從。不過信息貼上臉...

嘉縣農會選舉結果出爐 17鄉鎮公布理事長、總幹事名單

嘉義縣各級農會選舉結果出爐,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今天公布理事長、常務監事、總幹事名單,由綠營大獲全勝,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民雄...

災民怨受損房屋複評慢 南市府:通報逾4300戶請給時間

台市議會無黨團及國民黨團今天於楠西召開0121地震相關記者會,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率相關局處長列席,民眾主要聚焦在兩大議題...

台南鹽水蜂炮今晚開炸 萬人湧入齊受震撼

一年一度的台南鹽水蜂炮今、明2天登場,今年鹽水蜂炮適逢平日,但今晚小鎮仍然湧入萬人前來體驗「犁蜂炮」,宣布2天2夜的鹽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