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看好以伊停火協議不變…油價再暴跌 道指大漲逾500點

綠鬣蜥每隻500獎勵金「比養雞好賺」 官員:亂養小心觸法

雲林農民合力獵捕綠鬣蜥。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農民合力獵捕綠鬣蜥。記者蔡維斌/翻攝

外來種綠鬣蜥北漂橫行雲林沿海地區,作物飽受侵擾,農民困擾,口湖鄉後厝村曾有幾天就捕獲上百隻,雲林縣府呼籲如有發現可打1999專線。對於中央有意祭出每隻500元到800元獎勵金,農民認為靠人力抓雖治標不治本,但有人戲稱1隻500元「比養雞更好賺」,恐將助長飼養獵蜥成為新興行業。

但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說,獎勵金並非外傳那麼高,況且任意飼養外來種野生動物恐有觸法之虞,農民切勿以身試法,況且鼓勵獵捕是為保護農作,千萬別有「以此牟利」的行為。

綠鬣蜥危害屏東、台南地區,數量愈激增農民擔憂農作不保,當地縣府祭出高額獎金鼓勵民眾獵捕,同時傳出中央有意祭出每隻500元到800元鼓勵移除外來野生動物的危害。

最近「蜥害」北漂,雲林沿海地區也出現大量蹤跡,尤以口湖和水林一帶數量最多,口湖鄉謝厝地區甚至傳出沒幾天捕獲上百隻,蜥害是否擴散成為沿海隱憂。

後厝地區李姓農民說,避免「蜥患傷農」只能靠自己獵捕,捉綠鬣蜥怕被咬大家都帶好照明和手套、雨靴,想不到先前他們出去獵捕,短短幾天就抓到上百隻,擔心數量愈來愈多,最近比較少,但偶而出現也很嚇人。

由於農民先前抓到綠鬣蜥均予撲殺丟棄,但最近傳出政府將祭出獎勵金補助,有農民就說,綠鬣蜥每年可產約80隻幼蜥,因數量多繁殖力強,有人就戲稱如果一隻獎金高達500元,獵殺丟棄實太可惜,只要養幾百隻來繁殖或四處以低價收購再「轉賣」,利潤可觀「比養雞卡好賺!」。

口湖鄉公所原有意祭出獎勵金但後來打消念頭,鄉長李龍飛指出,靠人力捕捉治標不治本,效果有限,政府應從源頭做好配套,公所則會透過宣導鼓勵加強獵捕,以免魚塭或排水土堤被綠鬣蜥破壞,農作持續受損,受害的還是農民。

縣府農業處長魏勝徳表示,農業部每隻500元獎金也限於30公分以上的綠鬣蜥,除了經專業培訓的「獵人」,一般民眾獵捕也須經專業培訓課程,況且捕捉或飼養外來種野生動物均受動保法規範,須要申請或受訓。

他強調,政府以獎勵金重點在鼓勵大家一起來移除外來種動物的危害,千萬別有「以此牟利」的作為,以免觸法,縣府也設有1999服務專線,如有發現可請求協助或借用捕捉籠。

雲林農民合力獵捕綠鬣蜥。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農民合力獵捕綠鬣蜥。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農民合力獵捕綠鬣蜥。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農民合力獵捕綠鬣蜥。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農民合力獵捕綠鬣蜥。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農民合力獵捕綠鬣蜥。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農民合力獵捕綠鬣蜥。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農民合力獵捕綠鬣蜥。記者蔡維斌/翻攝

雲林 農民 農業處 綠鬣蜥 口湖鄉

延伸閱讀

台南提民眾得自行移除綠鬣蜥 農業部同意增列指引

每隻500元 綠鬣蜥移除經費初估4到6千萬

綠鬣蜥出沒雲林口湖鄉 公所研擬獵蜥計畫

綠鬣蜥搭車來苗栗? 縣府憂心已有小量族群野外繁衍

相關新聞

嘉市全民防衛演習 17日起小雅路口、蘭潭淨水廠彈性管制3天

嘉義市警方將於6月17、18、19日下午1點至4點進行全民防衛演習,期間於小雅路蘭潭淨水廠、小雅路、環潭公路口等路段實施...

台南醫院「一床難求」?議員曝喬病床喬到人都走了還沒等到

台南市議會今針對衛生局進行業務報告與質詢,國民黨團多位議員關切護理人力短缺導致醫院關床潮,點出台南醫療現況「一床難求」情...

花卉商機╱ 台灣蘭展破36.2萬人次 估3至5年外銷訂單破百億

2025亞太蘭花會議暨台灣國際蘭展於3月23日圓滿落幕,每日吸引上萬人參訪,首日即突破4萬人次,創下驚人紀錄。今天舉行成...

嘉義議員李奕德肝癌遽逝...發病到死亡僅1個多月 親友悲痛不捨

嘉義市議會無黨籍議員李奕德今天上午肝癌病逝大林慈濟醫院,得年42歲,父親李漢仁證實兒子病逝,他說,兒子善盡民代職責,服務...

嘉市警運用AI智能 會說話巡邏車精準打擊犯罪

嘉義市警局結合大數據熱點分析即時預警功能,打造會說話的巡邏車,當巡邏車巡經熱點,發現治安異狀時會說話警示,上線以來破獲竊...

百年煙囪基座古蹟疑被當廁所上大號 台南水道博物館:痛心與不解

俗語「人有三急」,但真有這麼急?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的百年煙囪基座古蹟,今被發現遺留排泄物與2坨使用過的衛生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