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褒忠循環農業大突破 魚菜共生獲列國際循環經濟資料庫
雲林縣褒忠鄉公所和新湖農場合作,利用農場加工產生的大量剩菜作為飼料,用來養殖草魚和大鰱魚,實驗成功,進一步在魚塭堤岸建造溫室,透過改良式魚菜共生模式,抽魚塭的肥水栽植高經濟作物,循環農業成亮點,獲循環台灣基金會選為成功案例並翻譯成英文版,收錄在國際資料庫中,為雲林農業首例。
因應極端氣候,褒忠鄉公所與新湖合作農場成功開發全國規模最大的魚塭型「魚菜共生」,利用農場加工產生的廢菜養魚,再以魚塭循環水成功種植各類美生菜、草莓等蔬果,成為台灣循環農業新亮點。
公所農業課長梁晉源說,新湖農場是雲林規模最大的美生菜加工場,供應統一超商、麥當勞打響美生菜品牌,每天加工產出大量剩餘菜葉,即與公所合作推展「魚菜共生」,成立美生菜優質營農環境專區,利用荒廢魚塭改造循環水系充,成功運用廢菜葉養魚,魚池肥水再用來種菜,創造多元價值,成為國內循環農業示範點。
新湖農場理事主席陳清山說,水無毒才可養魚種菜,經3年改良實驗,魚菜共生將是未來循環農業發展的主軸,尤其極端氣候,蟲害多產能下降,魚塭型魚菜共生不僅可大規模生產,滿足全年不缺菜;且能栽種無毒蔬果,一舉數得。
陳清山說,廢菜養魚後,再把肥沃的池水抽進堤岸四周的溫室來養菜,經由菜根淨化水質後,再把淨水導入魚塭循環使用,一點都不浪費水,溫室可增設光電,產電降低水溫,創造更優質的養魚種菜空間,可省大量飼料、水電成本,更可彌補夏菜不足的窘境,好處多多。
魚塭型魚菜共生去年發表後,深受農政單位肯定,也引起循環台灣基金會重視,不但納入國內循環產業案例集,更翻譯成英文版收錄在國際資料庫中,供世界各國參考,成為雲林農業首例,褒忠鄉長陳建名欣喜台灣農業讓世界看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