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台南偕行社鶯啼地板警示闖入 12月整修完工

台南市長黃偉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南市長黃偉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歷史建築日本陸軍台南偕行社修復工程2021年3月動土,預定12月中旬整修完工;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天視察,期待成為見證在地歷史發展重要文化資產,促進台南藝文活絡蓬勃。

黃偉哲指出,台南擁有許多特色懷舊風格建築,日本陸軍台南偕行社就是其中之一,隨著時代變遷,台南偕行社周邊多元發展,涵蓋台南車站、台南文創園區、台南公園、321巷藝術聚落等,成為當代台南市區文化觀光廊帶重要節點。

黃偉哲期許日本陸軍台南偕行社整修完成後,結合周遭設施景點,朝藝文活動經營,形塑台南文化與人文薈萃理念。

20世紀初期落成、坐落於台南市北區的日本陸軍台南偕行社建築,原本計畫拆除售地,經在地居民搶救後,被列為台南市歷史建築,修復工程2021年3月4日動土,預定今年12月中旬完工。

日本陸軍台南偕行社建築本體分為3棟,設計風格是「和洋混和風」。3棟建築由西向東各具特色,第1棟屬2層樓木骨洋風石造建築,立面有外露木質結構,外牆採拋泥式工法等歐風建築元素,窗框及窗扇都是木造結構,原始屋頂樣式屬半切妻式石板屋頂,造型優美,推測原本作為辦公空間使用。

第2棟建築是L型1層木骨洋風建築,室內挑高成半圓弧形天花板形式,搭配角線裝飾造型,獨具特色,推測日治時期主要作為集會場所。

第3棟是1層木構造建築,原裝設有2層樓高度煙囪,室內屬傳統日式空間配置,且保留完整浴廁隔間,可提供軍人使用生活空間。

台南偕行社是目前台灣已知日治時期9處偕行社中規模第2大建築,僅次於台北偕行社,戰後曾作為國軍眷舍使用,過去是國防部所有,台南市政府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後續展開修復活化。

日本陸軍台南偕行社整修過程中,意外發現木地板設有發出聲響神秘機關,不知情者會以為潮濕或不牢靠,其實是警示防盜,讓屋內將領察覺風吹草動,這是建築設計的精妙巧思。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考證,台南偕行社是日治時期陸軍將領修學、聯誼與社交集會所或社交場,類似「將校俱樂部」,在修復原長官辦公空間及外面廊道木地板時,發現名為「目鎹(音同送)」的特殊構件,也是響聲機關主要零件。

文資處表示,「目鎹」會將木地板與下方木構件相扣連,使木地板與下方空間留有些微間隙,不會被完全鎖死,若有人走在上方,將因身體重量讓木地板發出聲響,木地板出現叫聲,可讓屋內軍事將領察覺任何風吹草動,其他人員也可注意是否有人闖入。

研究資料顯示,在日本傳統建築中,這種木地板被稱為「鶯啼板」或「鶯飛走廊」,多使用在日本的「城」或貴族宅邸走廊,例如京都元離宮二條城,也有同款會發出聲音的木地板。

此外,台南偕行社白牆也發現牆內有一層全黑卻帶有七彩光澤的夾層,檢定發現是使用「煉銅爐渣」經過回火後產出的「孔雀砂」,經實驗嘗試重製後,運用於修復工程還原復刻,成為台灣修復日治建築首例。

日本陸軍偕行社創立於1877年(明治10年)2月15日,是當時日本陸軍將校修養、親睦團體的集會與社交組織;台南偕行社成立於1899年(明治32年),位於北區公園南路的台南陸軍偕行社建築,落成於1915年(大正4年)。

日本 歷史建築

延伸閱讀

N44野放黑面琵鷺再現蹤嘉義 鳥友連2年同地尋獲歎奇緣

新化年貨大街邁第14年 黃偉哲:不再補助個別廠商

長照居服員竟連環詐騙?南市民代踢爆7旬失智婦淪肥羊

颱風天兔快速移動 黃偉哲籲市民防颱注意安全

相關新聞

花卉商機╱ 台灣蘭展破36.2萬人次 估3至5年外銷訂單破百億

2025亞太蘭花會議暨台灣國際蘭展於3月23日圓滿落幕,每日吸引上萬人參訪,首日即突破4萬人次,創下驚人紀錄。今天舉行成...

嘉義議員李奕德肝癌遽逝...發病到死亡僅1個多月 親友悲痛不捨

嘉義市議會無黨籍議員李奕德今天上午肝癌病逝大林慈濟醫院,得年42歲,父親李漢仁證實兒子病逝,他說,兒子善盡民代職責,服務...

嘉市警運用AI智能 會說話巡邏車精準打擊犯罪

嘉義市警局結合大數據熱點分析即時預警功能,打造會說話的巡邏車,當巡邏車巡經熱點,發現治安異狀時會說話警示,上線以來破獲竊...

百年煙囪基座古蹟疑被當廁所上大號 台南水道博物館:痛心與不解

俗語「人有三急」,但真有這麼急?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的百年煙囪基座古蹟,今被發現遺留排泄物與2坨使用過的衛生紙,...

台南震災楠西市場列危樓災民抱怨 公文發幾天就要他們搬

台南震災楠西公有市場受損嚴重列危樓,有災民抱怨政府要求搬遷公文「發沒幾天就要他們搬完」。災民不知何去何從。不過信息貼上臉...

嘉縣農會選舉結果出爐 17鄉鎮公布理事長、總幹事名單

嘉義縣各級農會選舉結果出爐,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今天公布理事長、常務監事、總幹事名單,由綠營大獲全勝,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民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