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大戲「洄.家」 首演四代30位素人演出200年台江情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籌畫的安南大戲「洄.家」(Waterland People Return)今天下午2點30分在台江文化中心台江劇場演出,全劇以台語演出,跨越四代超過30位的素人演員,以真實的社區故事為基底,真情演繹他們對家鄉台江的深厚情感與期盼。
「洄.家」分成「討海人生」、「圍海佔地」、「離鄉:洄‧留」、「虎爺借錢」、「相放伴」和「黃昏的故鄉」,重現「扛茨走溪流」避水患景象,劇組將市定傳統工藝保存者李養匠師製作的「竹籠茨」搬進台江劇場、82歲吳美珠阿嬤手補魚網唱著古老歌謠、「龍母教子」在海浪中狂舞、虎爺莊嚴出巡等精彩演出。
安南區長魏文貴表示「洄.家」,是全球首演且是唯一一場,今天演出的背後要感謝許多人的支持與努力,這齣戲劇30位全素人演員陣容中,最年長者為82歲的吳美珠阿嬤,除學生外,平均年齡超過60歲,再加上崑山科大青年學子,他們以最真摯的方式,述說著二百年來台江的拓墾歷史與現狀,喚醒觀眾對「人與土地」的家鄉情感。
好幾位演員的家人從北部搭高鐵返鄉看阿嬤演戲,阿嬤的孫子說,雖然聽不太懂台語,但是阿嬤表演得好精彩,「好感動、好驕傲」。台上觀眾也因家鄉歷史敘事貼近自己的生活經驗及演員真實及自然的演出,深受感動。
魏文貴說,這齣劇的誕生源自於安南區公所2022年社區劇場計畫,由土城子鄉音劇團進行田調紀錄;培訓登陸社區及城西社區民眾演員、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道具製作等,歷經3年的淬鍊而成。有別於台江文化大歷史的認識,回到在地社區參與者在這一塊土地生存奮鬥小歷史的故事,更貼近常民生活文化與記憶。這是一個跨世代共融共創實驗性合作,提升社區劇場的美學印象,並為台江地區的文化歷史留下深刻的紀錄。
展演活動由文化部、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指導,安南區公所主辦,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台南市文化局合辦,土城子鄉音劇團、登陸社區發展協會、城西里辦公處及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等單位的協辦,並且獲「南部NGY台灣射出協會」,以及愛護海洋、回收漁網,透過科技把魚網還原成塑膠粒,做成太陽眼鏡,通過歐盟認證的「華美光學股分有限公司」和華旭國際(股)公司陳伯豪經理支持並提供贊助,共融共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