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設計暖身 台南西門淺草入口意象設計亮相

2024台灣設計展今年10月將在台南登場,以西市場為主展區,搭配周邊街道、商圈等公共空間改造,作為設計展亮點,其中位於西市場展區範圍的西門淺草商圈,近期也迎來全新的入口意象。記者萬于甄/攝影
2024台灣設計展今年10月將在台南登場,以西市場為主展區,搭配周邊街道、商圈等公共空間改造,作為設計展亮點,其中位於西市場展區範圍的西門淺草商圈,近期也迎來全新的入口意象。記者萬于甄/攝影

2024台灣設計展今年10月將在台南登場,以西市場為主展區,搭配周邊街道、商圈等公共空間改造,作為設計展亮點,其中,永樂市場招牌改造已成功吸引民眾目光,此次位於西市場展區範圍的西門淺草,也迎來全新的入口意象。

文化局表示,西門淺草自2012年啟用後成為當地重要商場,也是年輕族群喜愛的消費場域,商場共有80多處店面,入口意象使用個性化的視覺元素,並考量人流動線,加強商場識別度,希望讓民眾直觀感受商場特色,同時提升進出便利性,取得環境美學與使用便利的平衡。

文化局提到,西門淺草入口意象由台灣設計研究院、南市府經發局及西門淺草公有零售市場自治會三方協力改造,齊心導入設計美學,提升城市商業空間視覺美感,更是公私協力將設計導入城市的成功示範。

西門淺草入口意象近期已亮相,金屬鐵網格清透的裝置讓不少民眾感到「很有設計感」,不過,金屬銀色的網格搭配同色系的地標文字,卻也讓部分遊客認為,「有些看不清楚文字」;周邊商家則期待透過新的入口意象,吸引更多遊客蒞臨。

文化局說明,這次改造以減法設計及色彩整合為原則,打造空間整體視線穿透感,讓視野更加開闊明亮,相信也更容易吸引遊客走入商場;2024台灣設計展後續還有更多公共空間改造亮點陸續出現,讓民眾在城市裡發現設計,體現2024台灣設計展與台南城市交織的無限魅力。

2024台灣設計展今年10月將在台南登場,以西市場為主展區,搭配周邊街道、商圈等公共空間改造,作為設計展亮點,其中位於西市場展區範圍的西門淺草商圈,近期也迎來全新的入口意象。記者萬于甄/攝影
2024台灣設計展今年10月將在台南登場,以西市場為主展區,搭配周邊街道、商圈等公共空間改造,作為設計展亮點,其中位於西市場展區範圍的西門淺草商圈,近期也迎來全新的入口意象。記者萬于甄/攝影
西門淺草入口意象近期已亮相,金屬鐵網格清透的裝置讓不少民眾感到「很有設計感」,不過同色系的地標文字,卻也讓部分遊客認為,「有些看不清楚文字」。記者萬于甄/攝影
西門淺草入口意象近期已亮相,金屬鐵網格清透的裝置讓不少民眾感到「很有設計感」,不過同色系的地標文字,卻也讓部分遊客認為,「有些看不清楚文字」。記者萬于甄/攝影

文化局 成功 台南

延伸閱讀

教育輕鬆、活潑化 南市4年19校拿全國品德特色學校

台南計程車和民間救護車車禍 2車5人受傷送醫

疫情、缺料挑戰不斷 桃園西門國小西門樓重建3年終完工

賀「七龍珠」40週年!快閃店登陸西門誠品 神龍圍繞頸間加持週邊必收~

相關新聞

嘉市全民防衛演習 17日起小雅路口、蘭潭淨水廠彈性管制3天

嘉義市警方將於6月17、18、19日下午1點至4點進行全民防衛演習,期間於小雅路蘭潭淨水廠、小雅路、環潭公路口等路段實施...

台南醫院「一床難求」?議員曝喬病床喬到人都走了還沒等到

台南市議會今針對衛生局進行業務報告與質詢,國民黨團多位議員關切護理人力短缺導致醫院關床潮,點出台南醫療現況「一床難求」情...

花卉商機╱ 台灣蘭展破36.2萬人次 估3至5年外銷訂單破百億

2025亞太蘭花會議暨台灣國際蘭展於3月23日圓滿落幕,每日吸引上萬人參訪,首日即突破4萬人次,創下驚人紀錄。今天舉行成...

嘉義議員李奕德肝癌遽逝...發病到死亡僅1個多月 親友悲痛不捨

嘉義市議會無黨籍議員李奕德今天上午肝癌病逝大林慈濟醫院,得年42歲,父親李漢仁證實兒子病逝,他說,兒子善盡民代職責,服務...

嘉市警運用AI智能 會說話巡邏車精準打擊犯罪

嘉義市警局結合大數據熱點分析即時預警功能,打造會說話的巡邏車,當巡邏車巡經熱點,發現治安異狀時會說話警示,上線以來破獲竊...

百年煙囪基座古蹟疑被當廁所上大號 台南水道博物館:痛心與不解

俗語「人有三急」,但真有這麼急?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的百年煙囪基座古蹟,今被發現遺留排泄物與2坨使用過的衛生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