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沒做錯」凱道抗議後赴警局自首!朱立倫、楊智伃送辦 謝龍介多背一罪

息影21年…王祖賢低調現身上海 全身行頭超頂級

辦藍不辦綠?立委控檢察總長視訊要求嚴辦 最高檢回應了

趕開學前 台南市完成110所學校通學步道、人行環境改善

台南市交通局利用暑假改善校園通學環境,圖為南台科大前人行穿越道加標線型人行道。圖/台南市交通局提供
台南市交通局利用暑假改善校園通學環境,圖為南台科大前人行穿越道加標線型人行道。圖/台南市交通局提供

今天開學日,有鑑於每逢新學年開學期間,新生家長常因不熟悉接送流程及校園周邊道路環境而困在車陣當中,除了提高事故的風險,也容易造成動線紊亂、交通堵塞,台南市政府透過跨局處合作,在暑假期間針對本市校園周邊交通號誌、標線、行人動線及管制措施等通盤檢討,趕在開學前已完成110校周邊環境改善,開學日並由警察局加派警力協助疏導,市區路況尚稱順暢。

交通局局長王銘德指出,為提升行人友善交通與校園通學環境,台南市持續辦理各校園周遭通學交通路段口改善需求專案,在開學前進行實地現勘與研提各項改善措施,今年共有95校提出需求,改善項目包含增設(或調整)紅綠燈及標誌標線、路平與遷移校園周邊障礙物、建置通學步道、家長接送區等需求,截至7月底共計已完成74校。

市府團隊也配合中央「提升道路品質計畫」、「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等計畫,積極爭取經費辦理校園周邊通學步道及人行環境改善,彙整規畫共77校改善建置案,目前已完成36校,其餘41校將於今年底至明年陸續完工,以期維護年輕學子用路安全。

王銘德表示,依據往年統計數據顯示,開學第一周上午7時到8時,平均汽車流量會較暑假期間增加約10%、機車流量則增加約16%,為加強應變措施,交通局針對市區校園周邊易壅塞路段,於開學前調整健康、府前、金華、南門、西門及公園路號誌時制,並由智慧交通中心加強監控路段旅行時間變化,透過CCTV攝影機掌握即時路況情形,必要時調整綠燈秒數及通報警察局協助,校園周邊重要路口也由警察局加派警力與義交,以及各校導護志工協助疏導交通,維持行車秩序與學童安全。

王銘德呼籲,如需開車接送學童,建議家長提早出門,也可多加利用即時交通資訊網了解交通狀況、事先規畫路線,避免人、車擁擠耽誤時間。開學期間車輛增多,也請用路人遵守標線、號誌與現場員警指揮循序前進,共同努力維持有序行車環境。

台南市交通局利用暑假改善校園通學環境,圖為台南二中前人行穿越道。圖/台南市交通局提供
台南市交通局利用暑假改善校園通學環境,圖為台南二中前人行穿越道。圖/台南市交通局提供
台南市交通局利用暑假改善校園通學環境,圖為永仁高中前行人專用號誌。圖/台南市交通局提供
台南市交通局利用暑假改善校園通學環境,圖為永仁高中前行人專用號誌。圖/台南市交通局提供
台南市交通局利用暑假改善校園通學環境,圖為家齊高中前人行穿越道增加庇護島。圖/台南市交通局提供
台南市交通局利用暑假改善校園通學環境,圖為家齊高中前人行穿越道增加庇護島。圖/台南市交通局提供

校園 警察

延伸閱讀

桃衛生局、長庚監測開學日前腸病毒升 流感黴漿菌仍高

台灣大專校院AI聯盟登場 首波5門主導課程供25校搶修

開學在即 北市重申國中小早自習不考試

明天開學 教育部贈國中小一年級新生每人一書

相關新聞

花卉商機╱ 台灣蘭展破36.2萬人次 估3至5年外銷訂單破百億

2025亞太蘭花會議暨台灣國際蘭展於3月23日圓滿落幕,每日吸引上萬人參訪,首日即突破4萬人次,創下驚人紀錄。今天舉行成...

嘉義議員李奕德肝癌遽逝...發病到死亡僅1個多月 親友悲痛不捨

嘉義市議會無黨籍議員李奕德今天上午肝癌病逝大林慈濟醫院,得年42歲,父親李漢仁證實兒子病逝,他說,兒子善盡民代職責,服務...

嘉市警運用AI智能 會說話巡邏車精準打擊犯罪

嘉義市警局結合大數據熱點分析即時預警功能,打造會說話的巡邏車,當巡邏車巡經熱點,發現治安異狀時會說話警示,上線以來破獲竊...

百年煙囪基座古蹟疑被當廁所上大號 台南水道博物館:痛心與不解

俗語「人有三急」,但真有這麼急?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的百年煙囪基座古蹟,今被發現遺留排泄物與2坨使用過的衛生紙,...

台南震災楠西市場列危樓災民抱怨 公文發幾天就要他們搬

台南震災楠西公有市場受損嚴重列危樓,有災民抱怨政府要求搬遷公文「發沒幾天就要他們搬完」。災民不知何去何從。不過信息貼上臉...

嘉縣農會選舉結果出爐 17鄉鎮公布理事長、總幹事名單

嘉義縣各級農會選舉結果出爐,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今天公布理事長、常務監事、總幹事名單,由綠營大獲全勝,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民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