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東石牡蠣迎中秋熱銷 碩大肥美每台斤售價逐漸上升

嘉義縣養殖牡蠣產量占全台近5成,縣長翁章梁(中)今天參加宣傳記者會,推廣有生產溯源履歷的東石蚵。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縣養殖牡蠣產量占全台近5成,縣長翁章梁(中)今天參加宣傳記者會,推廣有生產溯源履歷的東石蚵。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縣是全台最大牡蠣產地,中秋節將至需求量逐漸增加,帶殼牡蠣產地價每台斤約70元,隨市場行情可能再上漲。縣府今年力推生產履歷,確保民眾吃到安全台灣蚵,今天舉辦「東石蚵 營業中」記者會,10月4日前到指定店家消費滿500元,就能登錄抽iPhone手機。

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說,嘉義東石、布袋牡蠣今年品質良好,飽滿、碩大也正當時,目前帶殼牡蠣每台斤60、70元,蚵肉產地價每台斤180元,市場價220、230元不等;隨著中秋節烤蚵需求量增加,帶殼牡蠣售價可能隨市場波動,往年烤肉旺季約為每台斤80、90元。

縣長翁章梁今天和型男大主廚邱寶郎一起烹飪五味鮮蚵,也攜手28家業者及台中馨苑小料理米其林餐廳推出「美食地圖」,消費滿500元就能登錄抽iPhone手機及美食折價卷;另外,有6家在地業者推出東石鮮蚵宴,2480元就可品嘗到原價3千元的十道蚵料理。

農業處表示,嘉義縣牡蠣產量占全台49%,包括平掛式蚵棚約600公頃、浮筏式蚵棚約1萬1千棚,年產量8194公噸,產值達15億3千萬元;近年輔導409戶蚵農取得生產溯源QRcode、29戶取得生產履歷,消費者可掃描溯源產地,確保吃到新鮮、安全的台灣牡蠣。

漁業署代理處長王正芳說,目前已有9成蚵農申請牡蠣生產溯源,嘉義縣政府打造東石蚵品牌,將國產牡蠣與進口牡蠣做出區隔,漁業署和衛福部將不定期抽查,若查到混充進口牡蠣將依法處理,確保牡蠣產地來源安全,鼓勵國人多食用台灣的牡蠣。

嘉義縣養殖牡蠣產量占全台近5成,縣長翁章梁(右)鼓勵大家多選購有生產溯源履歷的東石蚵。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縣養殖牡蠣產量占全台近5成,縣長翁章梁(右)鼓勵大家多選購有生產溯源履歷的東石蚵。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縣養殖牡蠣是全台大宗,產量約占近5成,接近中秋節買氣大增。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縣養殖牡蠣是全台大宗,產量約占近5成,接近中秋節買氣大增。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縣長翁章梁(中)今天參加東石蚵宣傳記者會,現場烹飪五味蚵。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縣長翁章梁(中)今天參加東石蚵宣傳記者會,現場烹飪五味蚵。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縣養殖牡蠣產量占全台近5成,縣府今天推出東石蚵營業中美食地圖。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縣養殖牡蠣產量占全台近5成,縣府今天推出東石蚵營業中美食地圖。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縣養殖牡蠣是全台大宗,產量約占近5成,接近中秋節買氣大增。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縣養殖牡蠣是全台大宗,產量約占近5成,接近中秋節買氣大增。記者黃于凡/攝影

嘉義 東石 牡蠣

延伸閱讀

嘉義東石海之夏8月31日回歸 「嘉香好覓」市集好吃又好玩

中秋返鄉注意!高鐵再加開4班次 周六凌晨開放購票

營養師分享健康過中秋4秘訣 還自創低卡茶香冰皮月餅

病蟲害收成不佳...台南蚵農虧很大 下個年度養殖數量減少1000棚

相關新聞

花卉商機╱ 台灣蘭展破36.2萬人次 估3至5年外銷訂單破百億

2025亞太蘭花會議暨台灣國際蘭展於3月23日圓滿落幕,每日吸引上萬人參訪,首日即突破4萬人次,創下驚人紀錄。今天舉行成...

嘉義議員李奕德肝癌遽逝...發病到死亡僅1個多月 親友悲痛不捨

嘉義市議會無黨籍議員李奕德今天上午肝癌病逝大林慈濟醫院,得年42歲,父親李漢仁證實兒子病逝,他說,兒子善盡民代職責,服務...

嘉市警運用AI智能 會說話巡邏車精準打擊犯罪

嘉義市警局結合大數據熱點分析即時預警功能,打造會說話的巡邏車,當巡邏車巡經熱點,發現治安異狀時會說話警示,上線以來破獲竊...

百年煙囪基座古蹟疑被當廁所上大號 台南水道博物館:痛心與不解

俗語「人有三急」,但真有這麼急?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園區內的百年煙囪基座古蹟,今被發現遺留排泄物與2坨使用過的衛生紙,...

台南震災楠西市場列危樓災民抱怨 公文發幾天就要他們搬

台南震災楠西公有市場受損嚴重列危樓,有災民抱怨政府要求搬遷公文「發沒幾天就要他們搬完」。災民不知何去何從。不過信息貼上臉...

嘉縣農會選舉結果出爐 17鄉鎮公布理事長、總幹事名單

嘉義縣各級農會選舉結果出爐,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今天公布理事長、常務監事、總幹事名單,由綠營大獲全勝,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民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