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遇虎頭蜂攻擊如何自保? 捕蜂達人:遇黑尾仔巡邏蜂要快逃而不是蹲下

新北市瑞芳蜂螫2死的元凶黃腳虎頭蜂,秋天虎頭蜂築巢季節,讓民眾聞蜂色變,嘉縣3年前1名36歲陳姓男子在果園工作,遭虎頭蜂螫到臉頰,10分陷入昏迷,消防隊員搶救送醫不治;今年8、9月,嘉義縣市也傳出蜂螫傷人事件。
遇虎頭蜂攻擊,如何自保?嘉義縣救援協會接受縣府委託負責轄區捕蜂捉蛇,理事長徐紹唐經常帶隊出勤,摘除虎頭蜂巢有豐富經驗,與俗稱「黑尾仔」最凶猛黑腹胡蜂有交手經驗,他說,南部黃腹虎頭蜂最凶,罕見黃腳虎頭蜂,有隊員被毒蜂螫到留下疤痕,在中海拔山區活動遇「黑尾仔」巡邏蜂出現,要趕快走避。
徐紹唐說,3月至8月只有單一隻蜂王(后),9月起,蜂王(后)會開始造王,以便傳宗接代,看蜂巢大小,新生的蜂王(后)約在100至300隻,入冬,蜂王(后)會躲進地底過冬,明年3、4月再出來築巢,從1隻蜂王(后), 要築巢又要生卵,繁衍到8月,一巢約有上千隻蜂。
秋天虎頭蜂築巢無所不在,虎頭蜂群曾在沿海布袋鎮一輛停放空曠處的報廢汽車後行李箱,築足球大小的蜂巢,救援協會派人摘掉蜂巢,解除危機。
虎頭蜂群警戒範圍約在巢穴直徑百公尺內,其中以黑腹虎頭蜂警戒區域最大,踏入牠們勢力範圍,易引起成群蜂從巢穴中飛出攻擊,通常3、4月築巢,初期蜂巢位於土穴中,5、6月,蜂巢會遷移到10公尺以上的高大樹枝上。
徐紹唐指出,野外遇到虎頭蜂,不要招惹牠們,或蹲下或繞道;一旦惹上巡邏蜂遭攻擊,「應該馬上逃跑而不是蹲下」,虎頭蜂不會因為人蹲下不攻擊,虎頭蜂攻擊,不能用手拍打、揮舞,用衣物或帽子先護住頭部,壓低身體快步跑離現場,若附近有草叢則可躲入等待蜂群離開,萬一被叮咬可以趕快用尿液行急救,盡量不要穿太鮮豔的衣服進入山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