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農民:若收入穩定 願轉型農電共存

2年前雲林沿海推行700公頃漁電先行區,經濟部最近研擬在農地以「農業容許方式」開發500多公頃農電,對此,有養殖業者說,若能收入穩定也願轉型;多名議員建議,縣府要提供優良廠商資訊,降低糾紛。縣府表示,仍在研議階段,未來一定會以保障農漁民權益原則辦理。
據了解,鑑於過去農地種電有的須申請變更地目,限制多,最近經濟部和農委會研擬農業容許方式推動農電的可行性,初步達成共識包括台17線以西的低地力土地及漁電共生專區的一般農業用地,可採農電共存方式開發,雲林可優先推動的低地力土地口湖鄉120公頃、四湖鄉230公頃、台西鄉236.7公頃合計約600公頃。
台西林姓養殖業說,最近文蛤大量死亡虧本連連,生產不穩定很頭痛,政府若能協助穩定養殖當然最好,只要給更多保障,轉型光電也樂觀其成;四湖鄉吳姓農民說,近來陸續有人把農田改成種電,收入相對穩定,「大家有樣看樣,意願比以前高」,但最怕找不到好廠商,一旦受騙就很麻煩。
縣議員顏嘉葦、蔡孟真、蘇國瓏認為,光電開發商如何回饋地方、以及若農民半途中止契約有何保障等,有賴政府制訂配套,同時也希望提供優良廠商資訊供農民參考。
雲林縣府建設處代理處長鄭峯明說,過去700多公頃漁電先行區的制訂採由下而上,先聽取農漁民的意願,再核定開發,推行頗為順利,農民可上網搜尋廠商資訊,或參考各案場經驗,再做出選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