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梅雨將抵達!下周滯留鋒+西南氣流 慎防致災降雨

踏查十三佃百年古道護樹 台江社群籲營造刺桐詩路綠廊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欲砍十三佃古道本原街167巷刺桐樹,環保團體籲留樹。圖/吳茂成提供
台南市安南區公所欲砍十三佃古道本原街167巷刺桐樹,環保團體籲留樹。圖/吳茂成提供

台南市安南區十三佃古道本原街167巷種有60多棵刺桐樹,最近區公所以部分枯死為由欲砍除,環保志工調查,僅有7棵枯死,其他還活著,且部分已在吐芽,擔心砍除後又要種電,要求留樹,改善優化行道樹生長空間,結合古道歷史文化,營造刺桐詩路綠廊。

區公所表示將暫緩砍除,請專家現場會勘,若已枯死或因罹病,有倒塌的危險性,才會移除,此處也絕不會種電,請鄉親放心。

台江流域志工近日發現安南區公所在本原街167巷、十三佃古道上的刺桐樹,貼著「因刺桐樹枯死」,2月13日起將砍除的公告,但鄭姓志工現場調查發現,刺桐樹正發新芽,憂心區公所錯把刺桐樹秋冬葉落冬眠現象,誤為枯死,質疑會不會是藉口刺桐樹枯死,砍除之後要「種電」。

當地居民協助調查發現,巷內共有62棵刺桐樹,僅有7棵因樹穴過小或是過度修剪不當,造成樹木生長不良、受傷病死。也發現其他刺桐樹的樹穴過小,有些樹穴還被灌水泥,樹身則是被剝皮,亟須公園路燈管理科等養護單位,盡速改善生長環境,才能恢復刺桐綠道的美麗景色。

為此,台江流域社群及台江文化促進會今天呼籲安南區公所勿砍樹,建議改善刺桐樹生長空間,定期養護。同時建請公園路燈管理課、安南區公所召開十三佃古道刺桐詩路綠廊營造會議,展開「刺桐詩路綠廊」規畫,讓市民認識了解十三佃歷史文化榮光。

台江流域志工表示,十三佃本原街167巷道路,兩側大多是農田,自古以來即是通往海尾的百年拓墾古道,目前尚有百年黃槿樹與五營的文化地景,矗立在古道旁,是台江建庄二百年珍貴的文化路徑及歷史現場。在地耆老鄭新讚回憶兒時,從十三佃古道走路到水閘頭,再從麻黃路(今日怡安路、安中路)走到十字路區公所、厚生診所(草地醫生吳平城的故居)玩耍,再到海東國小讀書的情景,這條古道也是難忘的上學路,早期村民還會拿著掃把來打掃麻黃路,自己就曾跟著母親一起來這裡打掃,充滿美麗回憶。

他說,20多年前地方鄉親倡議下,在「十三佃海尾」古道,種下刺桐樹,近百棵刺桐樹,花開盛豔,成為村落的入口意象,也是舊台南市最長的刺桐綠道。刺桐樹是台江沿岸西拉雅族的紀年樹,秋冬葉落冬眠,三、四月紅花盛開,十分美麗,,「番社采風圖考」記載「番無年歲,不辨四時,以刺桐花開為一度……每當花紅草綠之時,整潔牛車;番女梳洗,盛妝飾,登車往鄰社遊觀。」因此,清代文人也將台南稱為「刺桐城」,從十三佃古道沿著海尾寮排水線到中崙沙崙交界,還有百年刺桐夫妻樹,見證著台江內海歷史文化。

台江文化促進會表示,值此台江建庄二百年,市府應結合十三佃百年古道,以及百年黃槿樹、刺桐樹歷史文化故事,規畫環村綠道規劃,營造刺桐詩路綠廊,成為社區走讀路線。

台江 種電 台南

延伸閱讀

玫瑰星雲超美 台江處3月辦賞鳥觀星活動

台南台江建庄2百年 迎新年音樂會文化代代傳承

相關新聞

台南3歲女童車禍路口斑馬線退縮 居民:好的開始

台南市3歲女童5月8日在北區斑馬線上遭撞不治,激起全國重視行人安全,如今車禍現場斑馬線已退縮,車輛停止線也往後退,當地居...

賞螢拍到「阿飄」? 林鐵交力坪段同地點遊客又拍到詭影

嘉義縣竹崎鄉仁壽村生態達人王三華,日前在阿里山林鐵交力坪與水社寮間路段拍攝「螢光軌道」,照片疑出現「半截人形」,昨晚趙姓...

嘉市最辣議員深夜收到騷擾信崩潰大哭 網友支持她提告

嘉義市新科最辣議員、直播實況主Molly翎熹「顏色不分藍綠支持性專區顏色田慎節」,政見訴求性專區,言行受關注,昨晚貼臉書...

600天沒下雨!台南今晚終於等到雨神 民眾歡呼:拜託多下在水庫

南台灣長達600天沒下雨,今晚上終於下雨了。臉書台南式粉專在晚間7點30分左右貼出「台南終於下雨了!!」底下立即滿滿的留...

逼幼兒「吐了再吃回去」!台南幼保員慘了 托嬰中心也被解除準公托

台南市某托嬰中心發生托育人員不當照顧幼兒情事,社會局昨天派員調查後確有不當照顧幼兒情形,依法裁處托嬰中心20萬元、托育人...

嘉義200年老廟「插田中」!地方文史人士:底下恐藏龐大村落遺跡

台灣各地寺廟林立,它不僅是宗教信仰的基地,也是文化傳承的場所,各地廟宇都有不同特色。有網友發現,嘉義有一處廟宇是「插」在田中央,只露出屋頂部分。有知情人士透露,該廟是嘉義六腳五福宮舊址,於民國48年遭遇八七水災沖毀,村民遷移後這邊成了廢棄廟宇。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