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椒華控滯洪池興建動保園區 南市府:非天然滯洪池或濕地

今天是世界濕地日,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表示,為了改善學甲區的積淹問題,台南市政府才剛耗資3.26億(中央補助2.54億)在北學甲排水上游處興建法源抽水站及滯洪池,現在卻又要花費公帑在下游處填掉天然濕地,儼然是浪費公帑、惡化淹水問題。
台南市學甲區居民控訴台南市政府耗資2.09億(中央補助近1.5億)在已經成為天然濕地的原學甲區第六公墓位址上,建置收容遊蕩犬的動保園區,並且將填埋現具滯洪功能的濕地,未來恐將導致淹水問題惡化。
台南市政府指出,為解決解決學甲地區遊蕩犬隻與在地民眾的衝突問題,並活化閒置土地帶動大北門區完整的觀光廊帶,市府農業局於原學甲第6公墓規畫設置「多功能動物保護敎育園區」,既解決人犬衝突又能活化該地,還能引入生命教育,有利地方活化共好。
農業局表示,本園區設立的地點為已遷葬的第6公墓,不是陳椒華立委所指的天然滯洪池或濕地。而園區建設已獲中央計支持,總經費2.09億元,在基地可行性評估方面,於法制、市場、環境、用地取得、工程技術面上均為可行。未來建設將以公園化設計,分為公共服務核心區、多功能開放空間、林蔭綠美化親水休閒公園。
水利局表示,學甲動保園區選址與排水治理計畫無關,目前治水重點學甲市區北側興建法源抽水站與工業區蓄洪池,南側陸續完工華宗抽水站與下溪洲抽水站,近年未傳出積淹水災情。故陳椒華立委關心的滯洪池既不存在,園區選址也不影響治水規畫。
學甲區公所表示,原址是以前的舊公墓,又離大家居住的地區有段距離,所以活化再利用,是好的政策。如果未來規畫能收容遊蕩犬,又可以轉型公園綠地,那對地方發展也是好事。
陳椒華與當地居民上午在立法院舉行「世界濕地日:反對南市府浪費公帑建人工滯洪池,卻毀天然濕地」記者會,訴求台南市政府保留天然濕地,善用公帑另覓他處興建動保園區,以緩解學甲遊蕩犬問題。
陳椒華說,台南市政府一方面以緩解淹水之名,興建法源抽水站及滯洪池,一方面又以興建動保園區之名,欲填掉下游的天然溼地、惡化當地淹水問題,兩項工程合計5.35億,還得到中央7成以上的補助,不僅浪費公帑、惡化區域積淹問題,更無視於當地居民與里長反對,執意興建,實為糟糕的公共工程案例。
陳椒華認為,設立動保園區立意良善,但是地點選址不當,呼籲台南市長黃偉哲多方評估其他合適地點,另覓他址興建,善用中央高額補助款,有效緩解學甲遊蕩犬問題,而非以當地淹水問題及居民衝突作為代價。
台南市學甲區秀昌里里長謝金雀表示,學甲區第六公墓地處低窪,遇雨必淹,具備雨季滯洪及容雨的功效,佔地約3公頃,動保園區蓋在此處並不適合,勢必得耗費公帑進行填土工程,使其喪生天然滯洪池的功能,還要再花公帑施作其他治水工程。
西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美雲說明,台南市政府背道而馳,寧可耗費上千萬購置土方,填埋天然滯洪池蓋動保園區,惡化淹水問題、罔顧居民生命財產,遇到居民反對還利用三更半夜,動員數百位警察戒護,強行勘測並架離反對居民,更在全台南市37區廣設看版,利用各區會議強力介入遊說民眾贊成。
台南市學甲區慈福里里長李新進則說,台南市的野狗問題癥結點在於「收容量能長期不足」,民眾通報市府捕捉的野狗,大多被原地放回,仍然無解,全市各區都一樣,因此目前最急迫的是大幅擴充收容量能。
李新進指出,根據農委會調查,台南市的遊蕩犬仍有1萬9000隻,位居全台第二多,但是動保園區卻僅有400至800隻的收容量,不只無法解決學甲區的野狗問題,對整個大台南更是杯水車薪。
農委會畜牧處科長鄭祝菁回應,針對台南市政府的人工滯洪池工程,農委會在今年度沒有編列任何工程補助款,而對於台南市政府選址的疑問及爭議,農委會將會持續督促台南市政府,務必要與當地的民眾取得共識。
鄭祝菁也說,倘若地方政府沒有與民眾取得共識,未來不管是工程的運作還是實際的維護,一定都會產生更大的問題,「我們不希望在這樣紛爭的狀況之下,進行工程的施工,這是農委會的立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