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醫美」整容恢復容貌 300多年雲林六房媽祖尊容重現

以沒有固定廟宇每年都移駕搬家聞名遐邇的雲林縣六房媽祖,正尊神像因年代久遠加上經年累月搬動、沈重鳳冠負荷,致尊容斑駁龜裂、蟲蛀及木胎外露,急需整容修復,經六房媽會擲筊請示並大會議決後,邀請「名襄文化事業」修復師李志上進行檢視診斷後,今年9月以先進的技術展開「醫美整容」,為期1個月修復完成,昨晚在大北勢紅壇舉辦修容慶成典禮,六房媽祖尊容重現,信徒爭相膜拜祈福。
修容慶成典禮邀請雲林縣長張麗善為聖母戴上奉帽,並用毛巾以不碰觸神像,左右比劃,象徵為聖母擦拭洗塵,隨後再恭請聖母安座,進行三獻禮,六房媽會理事長徐萬成獻茶、縣長張麗善獻胭脂水粉、爐主獻金銀財帛,並率全場信徒團拜,信徒也爭相一睹修容後的媽祖神尊容貌。
六房媽會指出,媽祖神尊為木質雕刻,搭配金屬製鳳冠珠簾,頭部因長年承受鳳冠的重量及鉛線固定的壓力,加上迎請神像時晃動過大,致使珠簾斷裂波及神像面部,造成局部受損。此外,神像歷經多年巡迴搬遷移地供奉,也有蟲蛀孔洞、煙燻及木胎外露的情形。
六房媽會說,由於「六房媽過爐」這已列國家重要民俗,為讓無形文化資產得以永續,避免神像受損持續惡化,決定修護保存作業,也獲得聖母連續三聖筊同意。為確保用料工法周延,也向文化部及雲林縣府報備,且為不影響信徒參拜,特別選定參拜時間過後,以少量多次的方式進行修復,過程嚴謹,就為確保神尊完好。
張麗善表示,「六房媽過爐」是國家重要民俗,巷七是內重要的宗教盛事,感謝六房媽會對維護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用心。文觀處長陳璧君也表示,從籌備到完成修復工程歷時近1年,足見六房媽會為延續文物的認真與細心。
六房媽會理事長徐萬成指出,這次神像修護以「不退神」及「不破壞神像原貌」為原則。感謝修復師李志上,以逐步堆疊塗料的方式修補媽祖正駕神像面容,搭配可逆性的補強加固措施,不僅保留神像目前慈祥和藹的神韻,也還原信徒心目中神像古樸典雅又不失威嚴的樣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