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宗教與農產元素 南市水道博物館捻製文創茶飲

適逢原台南水道(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前身)成立百年,台南山上天后宮上午有場饒富在地元素製茶體驗;在主祀玉二聖母「監製」,原台南水道昔日老員工與耆老在茶師傅指導下,捻製「百年水道旺來茶」,若外界反應不錯,未來還打算對外推廣,成為水道博物館專屬文創茶品。
台南水道1922年完工啟用,歷經荒廢、整修後,2019年整修後重新對外開放變身為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為紀念邁入百年慶,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今在當年水源地-地方信仰中心天后宮前,由玉二聖母「監製」,邀請曾經在水道服務老員工及社區耆老,手工捻製茶青後,再以在地鳳梨一起焙製百年紀念茶,立委郭國文、文化局長葉澤山、自來水公司六區前處長盧烽銘等人也與會,今上午共完成30杯,若評估外界反應佳,文化局不排除推廣。
葉澤山指出,當年水道運作不少在地人才共同努力,這些都是最珍貴人文資產,文化局這幾年爬梳相關資訊,在自來水公司以及成大謝仕淵老師團隊協助,已找出多位當年服務在水道工作人員且完成訪談紀錄。
立委郭國文也爭取2千多萬元投入水道館百年慶典,上午與盧烽銘等人,在台南知名的奉茶茶行負責人葉東泰教導學習製茶,眾人手捻茶葉用力搓捻,直呼過程真的不簡單。他說,透過在廟口製茶活動,除有文化傳承以及社區參與,還融入山上特產鳳梨韻味的水道茶,加上聖母加持,相信可成為百年活動最佳代言商品,甚至可以成為山上區特產。
88歲吳鴻麒是在水道服務最年長的退休員工,曾在唧筒室及快濾筒室服務,對園區運作如數家珍,回想當年只有工作人員進出,相對偏僻的園區,如今已變成熱門景點,直呼真是不可思議。
山上里76歲婦人曾秋香的公公及大伯都曾是水道館的員工,88歲吳子中數月前也捐贈水道館舊馬桶給館方,上午也受邀。
山上天后宮主委蕭明賢指出,在水道百年的歷史時刻,在聖母「監製」百年水道紀念茶,別具意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