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數十年重見天日 台南後壁農會八角倉庫將活化

台南後壁區農會有座逾50年歷史的八角倉庫因長期閒置,數十年來遭人丟棄大型垃圾堵住入口,農會近日清理完成,外觀是正八角形水泥磚造建築重見天日,建築特色讓外界驚豔,農會更規畫活化利用,讓家鄉年輕一輩認識後壁米倉特色,市府文化局將從中協助。
該座八角倉庫位於後壁農會本部右側廣場深處,起造年代不明,估計至少有50年,因地點不起眼,加上使用率不高,閒置數十年,還被大型垃圾甚至廢棄冰箱堵住入口成髒亂點,經年累月下幾被外界遺忘。
去年新上任的農會總幹事林怡歆,去年底偶然機會網路瀏覽IG及Google圖片時,意外發現八角倉庫被一些攝影師分享呈現不同建物美感,林怡歆興起重新清理農會倉庫。
農會上周清理多日大功告成,塵封數十年的八角倉庫雖難敵歲月痕跡,但重新展現正八角形水泥磚造建築,8個面向都設有百葉高窗,牆面底部設有通氣孔設計,經查,在無冷鏈設備年代能儲存種子,這些特色都讓不少年輕農會員工開了眼界。
經農糧署南區分署長羅正宗指點,雲林土庫農會多年前也曾修復八角倉庫,林怡歆上周五帶領農會同仁前往觀摩,林怡歆說,隨著農業型態轉變,各地農會八角倉庫保存座數相當稀少,有些甚至老早就拆除,更讓農會深化保存之念。
「讓建築自身訴說它的不凡意義。」林怡歆指出,八角倉庫不僅只是美麗建築結構,而是每個建築環節設計,讓它如實擔負被賦予的50、60年代農業下的重責大任,為農業發展留下雋永、也留下歷史。也因此農會大方向就是「活化」,發揮更大意義,她下周前往農委會洽公,也會找機會爭取。
林怡歆說,後壁稻米產量居台南之冠,保存這座八角倉庫,更具意義。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樂見後壁農會保存這座八角倉庫,若農會有需要,也會全力相助,讓農業建物結合文化底蘊,讓更多人走讀台南農業與文化特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