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廢棄鳳梨莖葉 嘉義大學廢料再利用價值再提升

有鑑於鳳梨採收後遺留下來的鳳梨莖與葉形成大量農作物廢料,農民經常直接打入田中當作綠肥,不但費時費工,鳳梨株也不是好綠肥;嘉義大學研究團隊研製「鳳梨取莖機械」及「鳳梨葉取纖機械」,進一步取得奈米纖維將其研製環保天然纖維織品、家飾織品、包裝袋等設計應用,達到廢棄物再利用、價值再提升。
嘉義大學執行科技部智能化鳳梨生產田間作業機械研發與應用計畫;理工學院結合機電與自動化技術,鏈結農學院植物生理專家與奈米纖維加工技術,搭配管理學院影像辨識深度學習技術,組成跨學院跨領域「智慧化鳳梨催花機器人研發團隊」,以科技智慧輔助農業生產技術,填補產業生產缺口創新研發,提出鳳梨生產作業一條龍之省工、省時以及資源再利用解決方案。
計畫總主持人嘉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洪滉祐表示,種植鳳梨需要省工省力的機械協助,針對採收後大量的鳳梨莖葉,研製「鳳梨取莖機械」及「鳳梨葉取纖機械」,也進一步取得奈米纖維創新研發。
嘉大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副教授夏滄琪指出,鳳梨葉纖維加值化利用主要著重於開發創新性織品,將鳳梨葉纖維以最經濟的方式抽出鳳梨葉中的天然植物纖維,除可以做成高附加價值的紗線紡織布料、高級書畫用宣紙、環保餐具,還能當成 3D 列印的原料或製成奈米纖維素,也可作為多種化妝品、面膜及農用地膜等原料之一,不減少廢棄物、改善土壤品質、友善環境,更有機會創造農作物剩餘資材的循環利用性。
今天下午研究團隊於蘭潭校區舉辦「鳳梨取莖機、取纖機暨鳳梨葉纖維高值化技術聯合示範觀摩會」,活動邀請農委會農糧署、農業試驗所、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及各縣市鄉鎮區農會代表與實際從事鳳梨栽培的農民參加。與會人員認為不但能解決農作廢棄物問題,還能再生利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