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蚵危及蚵農生機 台南蚵農駕船集體抗議求生存

台南牡蠣進入盛產期,面臨越南牡蠣進口,混充台灣蚵搶食市場,盤商購買意願低,蚵農叫苦連天,今天駕駛船筏群聚在安平漁港,拉白布條、鳴笛抗議,要求落實牡蠣進口管制、加強邊境檢測及輸入食品查驗、,明確標示產地,確保食品安全,以及破除價格壟斷模式。農業局表示,將輔導蚵農申請生產溯源標示,並協助銷售,提升競爭力。
台南的牡蠣養殖季從每年10月開始,從中蚵養起的牡蠣,12月底就陸續可收成,1、2月是盛產期;收成後蚵農再飼養幼蚵,清明節前後又是一波收成期。目前台南飼養的牡蠣已進入產期,卻因政府開放越南牡蠣進口,這些牡蠣因已剝殼,而且價格遠較台灣的牡蠣便宜,盤商減少台南牡蠣的購買量,致使蚵農面臨牡蠣被削價,以及為了等待販售,必須延後收成,進而影響到下一波養殖等問題。
台南市區漁會理事長林士傑表示,越南進口牡蠣年年增加,混充台灣蚵搶食市場,市面上9成是越南牡蠣,存在著食品安全問題,並嚴重影響目前台南外海盛產的中蚵養成牡蠣銷售。
南市淺海浮棚式養蚵數量約9000棚,連肉帶殼年產量約4500噸,若去掉蚵殼,實際蚵肉約650噸,但去年大量越南牡蠣進口,到11月的數量已經1331噸(蚵肉),低價進口蚵混充台灣蚵搶食市場,盤商已抽手不收目前盛產的台南蚵。
蚵農表示,越南蚵1台斤120元,台灣蚵160元,盤商基於利潤當然用較便宜的越南肉和台灣蚵混合,在市場上再以約190元賣出。越南蚵外觀較肥但口感較軟,和台灣蚵混合後難以分辨,但從越南進口到台灣再到市場舖貨也要1星期,新鮮度遠不如台灣蚵,生菌數過高以及帶病菌等問題都是疑慮。
林士傑帶領蚵農要求政府加強邊境檢測及輸入食品查驗,嚴格控管進口牡蠣安全無虞;並研議產地標示方法,讓民眾可以清楚知道牡蠣來源,避免進口牡蠣混充國產,後續造成食安疑慮。要求破除價格壟斷機制,協助收購牡蠣,永續產業經營改變現有盤商壟斷模式,請政府提出解決方案,將現有待收成牡蠣銷售出去,保障漁民生計。
農業局副局長陳仲杰表示,將把蚵農的訴求,轉請漁業署,針對進口牡蠣逐批查驗,能用最嚴謹的標準為國人把關。另外短期將輔導蚵農申請生產溯源標示,搭配推廣活動讓消費者認清購買台南蚵;長期將結合中央及地方資源,輔導在地漁會提升牡蠣產業競爭力,建立台南蚵品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