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以科技防疫 結合成大首創開發校園登革熱預警系統

台南市教育局與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國衛院合作,首創開發「校園登革熱預警系統」,今天啟動。此系統透過登革熱防治中心設在社區的誘卵桶監測數據、累積雨量、平均溫度,預估學校登革熱曝險度,透過跑馬燈提醒師生、社區清除孳生源,用科技來防疫。
台南市長黃偉哲以「魔鬼藏在細節裡」延伸為「疫情總在疏忽中」來形容登革熱防疫的重要及疏忽不得。他說,2015年台南爆發登革熱大流行,死了100多人,2019年被推估是4年1周期的高峰年,經市府、民間一起努力,只有2、30人感染,沒有擴大,而連續2年沒有登革熱本土病例發生,但也不能因此疏忽。
他說,今年5月底之前幾乎沒下雨,登革熱病媒蚊的幼卵指數還曾上升,可見積水容器、亂丟棄的飲料包等都是病媒蚊孳生的因素,唯一方法就是徹底消滅、清除孳生源。
這次市府結合國衛院、成大電機系開發出校園登革熱預警系統,運用誘卵桶監測數據及氣象資訊等資料,以AI運算預估下1周校園登革熱曝險度,透過學校跑馬燈將預警訊息傳達全校師生,提醒師生留意校園環境,清除孳生源,達到預警效果。
教育局副局長王崑源表示,「校園登革熱預警系統」的發想起於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有建置「誘卵桶監測系統」,結合此系統,成大電機系副教授解巽評團隊,透過距離學校最近的10個誘卵桶監測數據、1周累積雨量及平均溫度等資料,預估下周學校登革熱曝險度,再透過學校跑馬燈,提醒學校師生與社區民眾加強巡檢及清除孳生源工作,相關預警訊息結合校園防蚊實驗社團課程,引導學生注意校園環境問題,找出隱性孳生源,共同維護師生健康。
教育局也持續與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共同積極鼓勵、協助所屬學校能與周邊社區、醫療單位合作,共同推動相關社區的防疫課程,做到區校合一,整體提升社區的防疫參與意識。
成大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解巽評說,此預警系統能考量氣象資訊、人口結構、道路結構、誘卵桶監測、地理特性等異質性城市資訊,結合AI運算與深度學習模型,去運算並預測出每間學校未來1周校園登革熱的曝險程度,在政策應用上提供預警的功能,可即早且即時掌握區域狀況預測病媒蚊好發地點,進而針對重點環境做清理檢查,避免疫情爆發。
衛生局表示,目前在原台南市、永康、歸仁、仁德、新營共10個行政區共271個里設置3252個誘卵桶,透過監測,掌控登革熱曝險度,用科技來防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