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長社區劇場演活了故鄉愛 小村舞台異國演員像大融爐

社區改造不再是吃吃喝喝與歌舞,雲林縣元長鄉推動社區旗鑑計畫,別開生面引進劇場演出,從編劇到演出甚至海報社設計,一手策畫,演員9歲到90歲都登台上演,以在地真人真事為背景,演活了膾炙人口的老故事,生澀演技卻滿活力,樸實又有趣,笑聲加掌聲,一場社造劇場,拉近情感,鄉長李明明說,這就是大家深愛的家鄉。
「緊來看戲喔!」貼滿村民自製復刻版電影海報的宣傳車,沿著大街小巷廣播,很多人以為是明華園歌仔戲來公演,仔細一瞧,海報上演員竟是熟悉的「阿水嬸」、「添伯仔」,還有越南來的「阮氏姨」,雖不是大明星卻也是庄內街頭巷尾的熱心名人。
元長鄉首辦社區劇場,由仁德國小太鼓隊熱鬧開場,鬼滅盛裝表演「本能寺之變」,國家級教練凌子宸指導的瓦磘社區戰鼓隊,和仁德熱門樂團熱力演奏,不同世代的鼓樂,氣勢非凡振奮人心,最後五塊社區的台灣夢金牌國術隊虎鶴金鷹拳,不凡的齊眉棍套路更精彩。
「阮的西莊阮的家」劇場登場,新住民衛紅妹解說西莊創庄歷史,「百年原住民古井」及俚語「草湖18簇,卡輸一個吳綬作」的《騎馬巡田》故事,還有鎮庄之寶的日治時期《榮耀優勝旗》,最後《幸福西莊新住民》喬段,手牽手跳唱《癡情玫瑰花》,演活了西莊社區的榮耀與族群融合。
接著「安南的水聲」上場,敘述崙仔社區老中青三代《相遇在崙仔》,場景轉回《尋找記憶中安南》炮聲中獅陣引領媽祖神轎,描繪出古早村民洗衣、撈魚,還有淹水救災的生活情景,來自印尼、越南、客家不同國度族群的婦女,在《風吹的願望》配樂下,感性述說《女人的故事》,一場《故鄉味》家鄉菜,闡釋著「你的家鄉味,將是我的家鄉味」的大融合。
鄉長李明明說,平日村民透過手機合力產出一場充滿活力的劇場式健康操,讓不同村的人也能遠距跳出旗艦社區大會舞,如今又透過劇場演活小村生活點滴,每場戲碼充滿人情溫暖,這就是家鄉愛的力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