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嘉義人骨骸出土 文史團體要鐵路高架工程停工搶救

嘉義市鐵路高架工程2月在嘉北車站往南、鐵軌西側,發現還未公告的「台斗坑疑似遺址」文物,鐵道局委託台大人類學博士顏廷伃帶領考古團隊調查,至今開挖出土5具(3成人2小孩)先人骨骸,點交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帶回調查,這是距今2500至2700年前,最早嘉義人骨骸出土;洪雅文化協會發文文化部,要求鐵路高架工程停工搶救保護。
洪雅協會總幹事余國信說,他訪談多位文史前輩,質疑鐵道局的環評有誤,當初不是說沒有任何遺址,如今施工沒幾支橋墩,就發現好幾具2千年前的遺骸;鐵道局誰要負責?他批文化部太軟弱,輕忽這遺址的重要性。
余國信表示,目前出土除5具遺骸,還有許多陪葬品、種子、灰燼,先人遺骸「趴著葬」,是台灣考古遺址中最特別,關鍵是未來的橋墩基礎及之間的空地,還有未來延伸鐵路高架架嘉縣民雄鄉,整條台鐵及臨時軌的底下,預估遺骸古物可能非常豐富。
余說,訪談考古人員認為遺址關係古諸羅山社與雲林縣整個族群的生活、文化關係,換言之,貓兒干社、斗六門社、打貓社,包括整個洪雅族族群的文化史推移。
文化部回覆說,「台斗坑疑似遺址」屬於點狀分布性質遺址,確切範圍尚待釐清;目前評估僅部分橋墩基礎與考古遺址重疊,且開發單位已委由言古公司進行試掘及搶救發掘工作。依「考古遺址發掘資格條件審查辦法」,將在發掘結束1年內,將出土遺物造具清冊及原始發掘紀影本報主管機關,發掘結束3年內完成發掘報告、公開發表。
另嘉市文化局有意針對考古遺址進行範圍界定與價值評估研究,後續將依據研究成果規畫考古遺址指定審議程序。考古遺址及出土遺物將獲妥善保存,文化部將持續密切關注追蹤,提供必要協助,使此案成為文資保存與都市發展共榮範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