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線婦女綁蚵串常濺血日薪最高400元 張麗善籲資源相助

48歲王媽媽是緬甸籍新住民,20多年前遠嫁來台才曉得夫家位在雲林縣沿海小鎮四湖鄉,一家6口靠丈夫當鐵工維持家計,多年前丈夫因病過世,她靠與婆婆一起綁蚵串,養大3名子女;雲林家扶中心調查,海線家庭多半單親,其中約3成女主人是新住民,受限生活條件,只能靠手工賺錢,縣長張麗善今天體驗海區生活情景,直呼「勞力活很辛苦」呼籲多元產業提供職能平台,讓海線婦女有機會改寫人生。
王媽媽每天清晨6點起床,準備每日將一袋袋蚵殼打洞串繩,看起來很簡單的動作,實際上還得注意每條繩子需裁剪長度約200公分,並綁上10至15片蚵殼,每串10條工資40元,每天從早綁到晚,能綁上10串已經是極致,收入相當微薄。
張麗善今天和社會處長林文志、雲林家扶主委陳燦勳及副主委陳麒升等人,今天一起綁蚵串,感受婦女為了謀生,得忍受夏天酷暑、冬天海風吹拂的艱辛,終日「與蚵為伍」討生活的不易。
陳燦勳說,雲林家扶目前約服務1000戶家庭,有5成家庭是邊緣戶,無法領有社會補助,其中近8成主要照顧者學歷高中職以下,且有半數是扶養2名以上的子女,生活清苦比例海線又比山線高。
陳燦勳表示,男性主要照顧者多半從事臨時工或農雜工,而女性受限當地生活條件,加上必須照顧家庭及子女,只能靠手工活賺取微薄生活費。
「體會過才知箇中滋味」張麗善說,蚵殼外型鋒利,打洞得靠技巧,一不小心手就會濺血,綁蚵串更考驗時間與耐力,呼籲社會各界關注偏鄉弱勢家庭,挹注資源扶助他們翻轉困境。
雲林家扶中心表示,家扶透過「自立脫貧」方案,包括兒童啓力、少年展力、青年構力、家長培力等計畫,培養受助家庭親子求學及就業能力,由於海線民眾能從事的產業相當有限,此次希望號召更多產業加入支持服務,提供家長多元職訓機會,優先提升家庭經濟力,消除一切形式貧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