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北港糖廠具二戰工業遺址風格 文化部與台糖將合作開發

雲林縣北港百年糖廠停工21年,偌大的廠房頹圮、機具鏽蝕,曾風華一時的產業,只剩歲月留下的滄桑,別具時下年輕人最愛的「二戰工業遺址風」,文化部長李永得今天應立委蘇治芬邀請踏勘,並與地方文史人士座對話,決定在場域安全及史料保全前提下,營造在地住民日常樂活空間,擴充觀光休閒遊憩機能,打造「糖風老工廠」。
北港糖廠創建於1910年,迄今已111年,前身為「日糖興業株式會社臺灣支社」,歷經二戰空襲,廠內工廠磚牆仍留有空機的機槍彈痕,寫下最明顯的歷史痕跡,2000年停止煉糖,2005年停產關閉,2016年登錄製糖工廠、蒸汽機車庫及倉庫群等近7公頃土地為歷史建築範圍,是緊鄰北港市區最大的未開發地。
一行人走進如巨塔般的老工廠,百年歲月風華不再,傾圯斑駁的廠房,鐵皮骨架陽光穿射,細弱的糖味猶存,洋溢著滿滿的二戰工業遺址風,是時下年輕人最愛,更見證了台灣近代產業和城鄉發展的多元光譜和歷程。
行政院雲嘉南執行長許根尉、文化處長陳璧君、雲林縣議員蔡岳儒、前北港鎮長張勝智、文史工作者許士能、廖士冠、黃水水等地方居民共同關心,言談間打開故事寶盒,糖的回憶總是甜蜜。
台糖副總黃進良與建築師張玉璜引領大家進入祕境,鏽蝕斑斑的蔗埕地磅和蒸汽火車庫,讓人想起古早磅甘蔗、追五分車的樂趣,北港溪汲水進廠的冷卻池,林樹環繞已成豐富生態水塘;圓形糖蜜槽和埋沒在林木中的公共澡堂,更是溫暖的回憶,廠邊一棵巨大木棉能以開花數量的疏密,每年精準預測產糖量也傳為佳話。
張玉璜指出,去年8月文化部審議通過「北港糖廠文化藝術生活美學園區」計畫,初部規畫製糖工廠及蒸汽機車庫為糖業文化保存教育體驗館群,24棟倉庫群是文化創意聚落,鐵道地景位在蔗埕,糖業文化主題區則設在行政區。
蘇治芬說,目前整個活化北港糖廠的計畫已萬事具備,不久將來文化部和台糖將合作,將糖業文化和經濟接軌,注入生活元素,讓這座百年老工廠遺址風華重生,以不同的面貌,帶給民眾新的甜蜜。
李永得強調,糖廠承載著地方居民共同記憶,是很重要的文化資產,北港糖廠重生有兩大課題,一是修復,二是活化,前者要深入調查研究,其次整修完成後的活化,會和地方商討,納入在地需求和心聲。
張勝智和蔡岳儒說,北港糖廠周邊許多台糖地已開發引進家樂福、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寶雅等知名連鎖店,老糖廠一旦能活化成為藝文觀光園區,必將可發展成為雲林沿海最大的商城和產業藝文中心,成為海線發展的明日之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