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百年北港大龍旗 花7年修復

文化部文資局昨天在台南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舉行「繡復解密~北港飛龍團 大龍旗世紀刺繡工藝修護成果特展」開幕式,文資局花費7年的功夫,修復北港飛龍團所有近百年歷史的大龍旗,並罕見開放修復室,讓大家參觀修復中的大龍旗。
文資局局長施國隆及台南市長黃偉哲等人參加昨天開幕式。修復人員表示,要花這麼久的時間,最主要是旗面大、圖案複雜,又沒有原稿可以比對,一邊修一邊研究,但完成後,對全球文化資產保存研究,意義非凡。
文資局指出,在修復的過程中,有許多國外的修復專家曾經到場參觀,交換修復意見,而他們認 為國外雖然也有更大面積的織品修復,但是不像大龍旗的圖案是立體凸起的,沒有類似的修復經驗,台灣能夠完成這項修復相當不容易。
大龍旗是屬於有百年歷史的北港陣頭「飛龍團」所有,完成於1926年,當年的「日日新報」稱它為「台灣第一旗」,國內也確實罕見這麼大的手繡旗。2013年經雲林縣府登錄為「一般古物」,旗幟總共有兩面,這次修復的是其中一面,旗面為三角形,673×535×454公分,重量超過30公斤。紅色正面的圖案除了龍之外,還有蝦兵蟹將,紫色反面則是封神榜中的人物。
修復師表示,過去國內很少有修復這麼大的旗幟的經驗,為了不損害旗面,必須要趴在架橋上面修復,一趴就是好幾個小時,預計今年進入最後組合階段,完成修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