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百年前逃漏稅 賣屋紅、白契 價差數十倍

研究古文書契的白紙黑字看似枯燥,卻可以一窺當時民間生活點滴,台南有一批古文書契因日治時期政府徵收目前台南美術館附近土地,意外保存民間歷代契約,300多件文書橫越清代、日治時期共157年,如今完整存放在國家檔案局裡,透露許多古代有趣習俗。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助理教授吳建昇研究指出,像是「紅、白契」能看出早在100多年前,民眾就有逃漏稅行為,因當時土地房產買賣,官府會課稅,因此民間有紅契、白契,紅契有官方紅印,是給官方看的契約書,價金低、課稅也低,白契則是實際契約,兩者買賣價金相差數十倍。
這批古文書契裡還有清代官府衙役之間的「互助安家契約」,因為衙役在當時是危險性高的行業,可能在工作過程中受傷、犯錯,甚至因公殉職,衙役之間彼此共同立約,一旦有人去職,遞補的人就要拿錢給該員或他家屬,是具有「俠義」精神的契約。
還有所謂的「找洗契」同樣具有俠義精神,一般買賣或質借的合契,多少錢就是多少,但古人有「找洗」,也就是賣方錢花完但仍欠錢,當初的買方會基於扶助,再拿一筆錢出來,簽下找洗契約,通常買賣雙方可能有親戚關係,彼此幫忙。
另從這批契約也可看出,很多人都會向寺廟或洋行借錢,就是當時銀行、錢莊的角色;也可看出日治時期的徵收土地不會先行告知,有人剛買土地就被徵收,損失不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