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大故事/弱勢幫弱勢一幫17年 單親媽助智障男 做饅頭維生

嘉義縣單親且屬中低收入的王姓婦人,除獨立撫養女兒念到博士班,17年來,還幫助一名患有輕度智能障礙、糖尿病的張姓男子生活。4年多前,她更重拾做饅頭的手藝,每天做100個饅頭,免費讓張男販賣自給自足,讓鄰居都佩服不已。
王婦回憶,17年前在一家工廠工作,張男住在工廠附近,一看到她就會默默跟著她,趕也趕不走。當時丈夫已離世,1個人帶著女兒,心軟就照顧張男到現在。
54歲的張姓男子,父母離世後,親人經常酒後打他。王婦發現張會離家出走,只能每月花2、3千元,幫他在外面找房子居住。
王婦表示,因張記不住指令、不善言語、個性固執,又有癲癇,許多店家不願意雇用他。張每個月除3500元的社會福利補貼,在王婦幫助下,每天早上9點到晚上11點,在民雄鄉頭橋1間百貨行外,販售王婦幫他做好的饅頭,1包5顆、賣80元,作為他的生活費。
張男每天一大早先到王姓婦人家中拿做好的饅頭,再騎腳踏車前往1公里外的百貨行販賣;雖然每天站14小時只賺不到1000元,但生活還過得去。張男表示,他已在百貨行外賣饅頭2年多,感謝老闆沒有趕他離開,當天如果饅頭沒賣完,會送到有需要的育幼院便宜售出。
王婦說,為幫助張男,重拾小時候與父親學習做饅頭的手藝,每天凌晨4、5點起床揉麵團,1天約可做100顆,分成20包,免費提供給張販售;因自己身體不好,非常注重飲食,饅頭每天現做且真材實料。先前有熱心網友將張的遭遇分享到網路上後,曾吸引不少民眾購買,今年受疫情影響買氣銳減。
王姓婦人雖有中低收入戶證明且單親,但未申請任何補助。王婦表示,她年輕時開過餐廳也曾在工廠工作,有些儲蓄,先前賺的錢,因這幾年身體不好,又要照顧女兒及張男,所剩不多。
王婦說,女兒心地善良,認為她們家生活還過得去就好,想將補助讓給更有需要的人,堅持不願讓她領補助。她每周須到醫院拿藥,也不敢跟女兒說,就怕女兒邊念書還要擔心她的生活。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