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台南2種轉車台 鐵路史珍貴文物

台南市最近因為鐵路地下化而出土的2座日治時期轉車台,根據文史工作者調查 ,南側興建於1908年台灣縱貫線全島通車之前,是目前台灣現存最早的轉車台,而且是僅存的唯一一座,北側則興建於1919年前後,供軍事用途,同一車站有2種不同時期的轉車台,是台灣鐵路發展史中珍貴的文物。
根據文史工作者詹翹的資料,蒸汽火車頭愈造愈大,轉車台也跟著愈來愈大,日治時期隨著車頭的進化,共有明治(西元1868-1912年)、大正(1912-1926年)與昭和(1926-1989年)3種時期與尺寸的轉車台。
台南火車站南側的轉車台是第一代明治時期,而北側轉車台則是第二代大正時期,至於台鐵目前仍在使用中的是第三代。
詹翹指出,南邊轉車台直徑15.07公尺,是配合1908年縱貫鐵路全線通車所建,當時的機關車是BT40型,全長14.891公尺,正好合用。
北側的轉車台,直徑18.50公尺,可供1919年啟用的CT150型運轉,它的直徑16.775公尺;1922年則有DT580型機關車開駛,直徑16.534公尺。
可是等到1935年CT250型問世後,就又不夠用了,又新建直徑21公尺的轉車台,以容納它長達20.350公尺的身長,為第三代轉車台。
轉車台是讓火車可以在很小的範圍內掉頭的工具,文史人員指出,台灣鐵道文化資產中近年聲名遠播的彰化扇形車庫,就是靠轉車台讓笨重無比的火車頭得以華麗轉身掉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