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青蜂」再現台南東山 別以為是大頭蒼蠅

台灣推動友善農業多年,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人員最近在台南東山區進行野外觀察時,意外在咖啡公路附近的一面牆上發現至少10種的原生昆蟲,其中還有罕見的「青蜂」,讓研究人員相當興奮,認為友善農業確實能帶動環境中的生物多樣化。
成大生物科學系特聘教授蔣鎮宇表示,生物多樣性對環境的重要,近年已逐漸被關注,目前觀念先進的農民已有「部分的作物可以被環境中的生物吃掉」的想法,不像過去慣行農法中只要是會吃作物的就是害蟲,害蟲就要殺光光,但是最後生態惡化為單一,造成作物欠收,環境失去平衡,無法再永續利用,吃虧的還是人類。
蔣鎮宇表示,近年已有許多農藥被禁用,但是檢驗30年前台北近郊生產的老茶(將新茶封存30年),仍能驗到目前已被禁用的農藥,在環境中自然代謝的速度很慢,經過循環最後累積在人體,對健康是一大傷害。
台南市東山區主要栽種咖啡、龍眼與柑橘,近年許多農地都以友善農法耕作,減少使用農藥與化肥,使得動、植物的生態都相當豐富。特生中心最近前往田野調查,在咖啡公路(市175道)旁一處友善咖啡農園裡農舍的牆面上,意外發現許多昆蟲活動。
特生中心副研究員許再文表示,這些都是台灣原生的昆蟲,包括青蜂、短腰蜾蠃、蛛蜂、棉蝗、稻蝗、紅后負蝗、綠大齒螳、合裳蛾、斯文豪氏攀蜥、卡式姬蠊等,至少10種以上,而過去在使用慣行農法的農田裡,這些昆蟲可能都被殺光光。
許再文表示,其中青蜂是相當少見的,過去很少有觀察的紀錄,台灣的研究也很少,但事實上青蜂存在地球應該有千萬年以上,是古老的生物,原本數量可能就不多,受到農藥的毒害而更少,能夠見到青蜂再現,可以說讓生物多樣性露出曙光。
他指出,青蜂的外形相當漂亮,身長大約12-15mm,有綠色與藍色的金屬光芒,在野地裡可能會被誤認為是蒼蠅,但事實上與蜜蜂同屬膜翅目下、不同的蜂科,而且有類似像杜鵑鳥的習性,會把卵下在別種蜂的巢穴裡,吃穴內蜂爸蜂媽提供的食物,甚至巢穴內原本的蜂卵與幼蟲等,相當聰明,由於成蜂的食物是花粉,對於植物間的授粉很有幫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