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發現冷戰時期美軍在台行跡 公英一街周邊將標註

台南市文化局目前正進行「府城歷史街區(緩衝區)」調查,過程中發現冷戰時期美國人在台南的行跡,至今仍保留,未來將把靠近台南機場的「公英一街周邊街區」,指認為特色分區,見證這段歷史。
文化局指出,近期國際情勢變化劇烈,台灣做為亞太重要戰略地位的價值亦再獲重視。過去美蘇對抗的冷戰時期,台灣即曾扮演類似角色,至今仍然能在城市裡看到這些過往。
台南市之前已畫設的歷史街區包括府城(集中在中西、安平及北區)、鹽水及新化,目前則希望設立歷史街區的緩衝區,也就是將蛋黃區擴大到蛋白,包括鐵路以東的府城範圍內的東區及北區、南區一小部分。
文化局表示,「公英一街周邊街區」美軍聚落的形塑可溯及美援時期,其位於台南航空站北側,當時美國人除對台灣進行軍援、經援外,為解決服務於台南機場美軍的住宿問題,興建半獨立式別墅(semi-detached)的建築型式,迥異於台灣式的建築,改變了台灣人在地生活文化既深且遠。
經文化局調查,公英一街西側的大同路二段620巷12弄兩側有多棟留存的美國宿舍痕跡,其每塊建築基地佔地面積大,雖經改建但仍多有留設前庭及紅磚造圍牆,仍能窺見其特殊的空間尺度。
南側的大同路二段640巷則留有建築及空間形式完整的雙拼獨院式建築;東側則因區內無通行量高的交通道路,且建築高度介於1至3層樓高,徒步於寧靜的街廓內使人有愜意感受。
而這樣建築群聚最為顯著之區域則位於大同路二段449巷北側與403巷中段,相對於街廓外圍建築多為新建或改建,更顯美國人在南台灣生活紋理文化交疊特色。
文化局指出,不同年代的歷史,為城市空間留下了多樣的故事。隨著世界局勢再次轉變,藉由「府城歷史街區(緩衝區)」計畫所爬梳的聚落發展紋理,點出歷來鮮少被關注的美軍居住痕跡。市府期藉由計畫指認,持續與各界協力維護歷史潛力空間特色,經營宜居而充滿活力的生活及產業環境,共創下一個百年的城市風景。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