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行啟記念館修繕工程 挨批破壞外牆
歷史建築斗六行啟記念館修繕工程,被民眾批評裝設南側雨遮是破壞外牆。雲林縣文化觀光局今天說,設玻璃的雨遮,是為保護木造窗櫺,又可看到整體的磚牆面,符合文資法的規定。
斗六市太平大街發展協會理事長關有仁在臉書貼文說:「越修越糟糕的行啟記念館歷史建築,不銹鋼材料竟然也可以出現在日治時期主建物上,並且大到喧賓奪主,讓我想到中國大媽的防曬面罩。這樣的文資修護審查也會通過?」並獲得許多網友的認同。
雲林縣文觀局文資科長張力元表示,行啟記念館空間修繕工程計畫,是由文化部補助,斗六市公所負責執行,設計規劃案由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學者劉銓芝、與徐慧民協助審查。
張力元表示,文資法24條第二項規定,歷史建築的整修必要時得採用現代科技與工法,以增加其抗震、防災、防潮、防蛀等機能及存續年限。
劉銓芝則指出,玻璃的雨遮,有防護木造窗櫺效果,又可看到整體的磚牆面,考量現代防潮需求,使用現代材料及工法,整修歷史建物是被允許的。
張力元說,既然地方民眾對修繕有意見,文觀局已請斗六市公所暫時停工,開說明會溝通。
行啟記念館約在西元1927年創建,當時為迎接日本裕仁東宮皇太子造訪台灣,由地方仕紳募款興建而成,在民國90年登錄公告為雲林縣歷史建築。目前用途是做為文化展覽與舉辦地方講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