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肥料短缺 雲林開放農地肥分免費登記領取

肥料預購實名制4月15日上路,農委會雖訂出各類作物肥料合理用肥量,讓農民到農會或肥料行登記預購,但仍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形,造成肥料短缺,困擾農民。對此雲林縣政府祭出在地紓困方法,讓農民至各鄉鎮市公所免費登記領取有機質材料,或可向環保局洽詢施灌畜牧糞尿再利用的沼渣沼液,因應農作物生長所需。
環保局長鄭育麟指出,雲林縣自2018年12月25日起全面落實廚餘回收,並將所回收的生、熟廚餘,以化製及堆肥等方式製成有機資材,內含農作物所需的氮、磷、鉀肥等有機質。雲林縣每天產出的廚餘約有40噸,每噸可製成0.2噸的有機資材,平均每月約可生產1萬包,目前已成功製作8萬多包,約1630噸的有機資材,至5月底前庫存量尚有2萬7千包。
另外縣府也推廣畜牧糞尿沼液沼渣做為農地肥分使用,鄭育麟表示,實行至今已有188場取得農地肥分使用計畫,32場取得農業事業廢棄物個案再利用於農田使用,52場取得符合放流水標準之廢水作為植物澆灌,可施灌的經濟作物超過35種以上,縣內以竹筍、木瓜、西瓜、水稻、落花生、甘蔗等為大宗。
虎尾畜牧場主王泰盛說,以往施肥除了需花費肥料費用,還得雇工施肥,但後來他加入沼渣沼液施灌後,不但省了人工成本,他也將施灌方式改裝為壓力施送,透過水位控制將沼渣沼液送至儲存桶,需要施灌時再抽取使用,也省下了許多時間。
曾姓農民表示,原本農田皆使用化學肥料施作,後來施灌沼渣沼液並調整比例後,不僅總成本省了一半,他也發現自己所栽種的農作物,吸收肥料養分的最佳時機約於前期先施用沼渣沼液,後期再施用化肥,生長狀況最為優良,相較以往比較不傷土,農作物生長健康,減少病蟲害更是有顯現效果。
縣長張麗善表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農業經濟,便啟動替代肥分方案解決農民燃眉之急,有需要的農民可向各鄉鎮市公所申請登記,縣府近日也會以最快速度協調各鄉鎮市農會合作,擴展領取點,方便農民登記取用。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