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意外…歐洲最惹人厭的鳥 變台灣大麻煩

號稱「野鳥天堂」台灣,一直以來是候鳥的中繼站,牠們在寶島繁殖避冬,再集體返回北方居住地,有時因季風吹拂珍貴稀有鳥類,也會迷途台灣;但美麗鳥類「越境繁殖」,有時並非好事,牠們大量的出現,也會危及台灣的生態,或因為外力干預造成生存危機。
●鳥友喜愛的沙丘鶴 現蹤西螺大橋
雲林西螺大橋最近出現一對嬌客:生長北美、東西伯利亞的稀有鳥類「沙丘鶴」進駐,吸引不少鳥友追逐。縣野鳥學會前副理事長吳崇漢表示,沙丘鶴冬季時遷徙到加拿大、美國,台灣並不在牠的度冬區及遷徙路徑。
吳崇漢說,沙丘鶴喜歡在開闊沼澤和草原生長,牠去11月初次來台就是落腳墾丁,最近則飛到雲林。但不屬於台灣的鳥類意外來台,有時真不是喜事。
以下沙丘鶴影片,取自林禮環的youtube:
●原鳥生態破壞王出逃 6隻…繁衍破萬
被歐盟列為百大入侵物種「埃及聖䴉」,原產非洲、中東,1984年首次在關渡平原出現 6隻,沒想到這 6隻竟繁衍至現今河口溼地都能見到,林務局估計全台恐怕有8000隻,甚至破萬隻,破壞原生鳥類生態,必須撲殺。
雲林縣野鳥學會前副理事長吳崇漢表示,埃及聖䴉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懷疑是私人動物園引進而氾濫,主要以魚類、青蛙、昆蟲、螺類為食,缺乏食物時還可能吃廚餘垃圾,因為沒有天敵,族群數量愈來愈龐大,繁殖倍增後棲息地不斷向內陸鄉鎮入侵。
以下埃及聖䴉影片,取自公視youtube「我們的島-聖䴉之亂」:
●八色鳥變零星 疑棲地破壞
雲林湖山水庫周遭大斗六、林內丘陵地,過去八色鳥群聚,越冬的八色鳥從婆羅洲沿著中南半島、大陸東部飛翔,4月下旬總會抵達台灣築巢繁衍,一直待到9月再返回,但愛鳥人士憂心湖山水庫的興建,度冬棲地被破壞,衝擊當地生態,很不幸這個夢靨已漸浮現。
湖本生態合作社經理人陳嘉宏表示,10幾年前湖山地區每年觀察到的八色鳥數量約40幾隻,但這二、三年僅觀察到8至10隻,數量變得稀少。
以下八色鳥影片,取自blueheart Hou的youtube:
●春耕「毒鳥」惡行 殺鳥害狗人受災
每年冬季候鳥南飛過冬,台灣西海岸生態蓬勃,雲林沿海最知名「土豆鳥」(小辮鴴)更是萬鳥群飛,但鳥一多,榖子吃得也多,部分不肖農民會用沾農藥榖粒毒鳥,且農藥幾乎殺無赦,小至鷸鴴科大鳥如老鷹幾乎都逃不過,讓農田成為「寂靜的春天」。
雲林縣野鳥學會表示,毒鳥將造成鳥類無差別的大量死亡,還會影響土地健康,尤其違規濫用的,還有高濃度禁用農藥。
台灣生態協會雲林工作站主任陳清圳表示,老鷹、黑鳶對死屍沒有興趣,但誤食農藥的老鼠,活動力變弱,成為鳶類捕食對象,鳥類也間接中毒,有時連家貓狗都會受害。
●黑面琵鷺覓食 誤食爛肉中毒
全球黑面琵鷺族群總數達4463隻,每到冬天有半數以上會來台,並聚集在雲嘉南一帶,但今年再度發生肉毒桿菌事件 ,在台南與嘉義陸續出現十多隻黑面琵鷺中毒傷亡。
以下黑面琵鷺影片,取自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的youtube:
嘉義縣農業處畜保科長石蕙菱表示,肉毒桿菌為一般土壤中常見菌種,魚類吃到土壤中的肉毒桿菌中毒,又在腐爛魚類大量繁殖釋出毒素,黑面琵鷺誤食腐爛魚類造成中毒,並非人為,中毒黑琵出現軟頸、翅膀下垂、無法站立、還會遭野狗追逐。
農業處說,黑琵度冬族群目前逾600隻,達全世界黑面琵鷺族群15%,是黑琵重要棲息地,縣府已請保育團體及魚塭查報員加強腐爛魚屍移除與巡護,以減少黑面琵鷺中毒的機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