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光家族承接三越伊勢丹股權 兆豐銀融資55億元助陣

中市府獲「國家產業創新獎」 推動這3大活動帶動內需獲肯定

台中市政府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由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李逸安(右)代表受獎。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市政府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由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李逸安(右)代表受獎。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有產業創新奧斯卡之稱的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今年首度開放政府單位參賽,台中市政府以「慶典經濟之創新活動與數位平台」為題,獲得「績優創新獎」,其中以慶典活動拉高內需與就業,以及國際投資穩步進駐,獲得評審肯定。市長盧秀燕今除了感謝所有人的努力,也表示將持續創造優質環境,吸引更多企業界投資台中。

經發局長張峯源說,市長盧秀燕強力推動慶典經濟及產業創新政策,有助提升經濟產值、創造友善投資環境。例如,市府推動的物調券、鍋烤節、台中購物節,結合創意節慶活動與數位工具,透過台中通TCPASS平台,號召店家自主提出優惠加碼促銷,加上民眾高度參與提升熱度,成功增加城市吸引力、帶動經濟成長。

去年台中購物節更進一步邀請比、星、日三國大使代言,朝國際化邁進。除了登錄金額突破353億元,APP下載總次數超過280萬、創造全國經濟產值逾722億元,活動訊息更遍及新加坡、澳洲、紐西蘭等47個國家地區及全亞洲超過500家飯店。

他說,此獎項評選十分嚴格,持續創新是獲獎關鍵。例如市府為打造投資友善環境,設立單一窗口服務企業,包含「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在內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總計達345件,總金額逾3758億元,成為投資首選之地。

這其中,國際品牌凱賓斯基、萬豪酒店相繼落腳台中,光旅宿投資就超過250億元,創造逾百個就業機會,讓台中的城市競爭力大幅躍升。另外,市府還同步推動產業升級,透過「企業先進智造學院計畫」培養AI、淨零碳排、數位轉型等新世代專業,3年培育超過1300人次,也組成「ESG輔導團」協助141家企業完成碳風險盤查與評估,讓台中的產業轉型不只是進化,更能永續。

經發局說,年底將啟用的台中國際會展中心將成為中部最大會展地標,可因應工具機、手工具、木工機械及各項在地產業需求,成為世界的櫥窗,進一步落實「前店、後廠、自由港」富市台中經濟發展政策。

台中市政府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市長盧秀燕表示將持續創造優質環境,吸引更多企業界投資台中。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市政府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市長盧秀燕表示將持續創造優質環境,吸引更多企業界投資台中。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市政府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由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李逸安(右二)代表受獎。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市政府獲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由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李逸安(右二)代表受獎。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經濟發展 盧秀燕

延伸閱讀

導護教師與愛爸愛媽風險高 中市府允諾研議非強制訓練

台中塔鋼骨模組挨批養蚊子 市府二周內會勘是否拆除

議員籲支持636億追加預算 盧秀燕:何不與原本補助款一起發

台中「超巨蛋」選址遭綠批 盧秀燕:還有20公頃創研用地可用!

相關新聞

開花期低溫加農村人力老化 荔枝減產逾半市價每台斤百元

今年3月低溫、4月下雨,造成荔枝樹花穗受損,加上農村人口老化的勞動力不足,荔枝產量較去年同期減少5至6成,時值荔枝盛產期...

房價觀望期來襲 建設處揭開南投青年宅「卡關」真因

南投縣政府首批青年住宅案棄購率達四成,引發外界關注。南投縣建設處指出,雖然登記踴躍,但實際簽約階段,部分申購者臨陣卻步,...

彰化步入「生不如死」高齡社會 納骨塔殯葬設施需求大增

彰化縣步入「生不如死」高齡化社會,去年死亡人數11793,出生人數8945,部份人口數較多鄉鎮的納骨塔已不敷使用,彰化市...

打通台中、霧峰交通瓶頸 內政部補助逾5千萬拓寬柳豐路

串聯霧峰工業區、亞洲大學與亞大醫院等重要節點的「柳豐路第3期拓寬工程」11日正式開工。內政部國土署指出,這段位於台中市霧...

彰化市寺廟被檢舉煙囪狂冒煙 環保局稽查暫未見空汙

彰化市公園路一間寺廟被附近住戶投訴,指廟方矗立一支10多公尺高的煙囪,常在夜裡或雨天冒出濃煙及異味。彰化縣環保局今天派員...

歷年最年輕榜首21歲 林業署台中分署森林護管員甄試放榜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森林護管員甄試6月14日、15日的術科及學科測驗後,榜單今天上午10時公布,共錄取6人,錄取率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