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七線齊發」挨批口號 盧秀燕:卸任前完成可行性研究

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七線齊發」指的是7條路線通時規畫,會力拚卸任前完成所有線路的可行性研究。記者陳敬丰/攝影
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七線齊發」指的是7條路線通時規畫,會力拚卸任前完成所有線路的可行性研究。記者陳敬丰/攝影

台中捷運目前僅綠線通車,市長盧秀燕喊出「七線齊發」,同步推動7條線路,加速完善路網。民進黨議員批評,「七線齊發」模仿北捷「六線齊發」口號,實質進度卻天壤之別;盧回應,除了即將開工的藍線與進入綜合規畫的綠線延伸線,希望其他5條路線在她卸任前完成可行性研究。

中捷綠線2021年通車,藍線機電工程下月開工,預計2034年通車,綠線延伸大坑彰化進入綜合規畫,機場捷運橘線、藍線延伸太平、屯區環線3條路線可行性研究已送中央審查,崇德豐原紅線可行性研究4月決標,橘線延伸海線可行性研究預計近日決標。

民進黨籍議員陳俞融、陳淑華、張芬郁、陳雅惠、謝家宜、蕭隆澤今天在議會聯合質詢,陳俞融質疑,盧秀燕喊出「七線齊發」其實是模仿台北2年前喊出的「六線齊發2.0」,差別在於北捷六線齊發都已實際動工,台中的七線齊發卻是紙上談兵。

陳俞融表示,除了藍線與綠線延伸線較有進展,其餘5條線還停留在最初的可行性研究階段;以藍線為例,可行性研究從2010年開始,歷經3任市長,花了將近9年才在2018年底獲得中央核定。1條線的前期作業都這麼耗時,何況「七線齊發」?

陳俞融批評,盧秀燕只剩下1年7個月的市長任期,按照目前各線進度,恐怕直到卸任都難有實質突破,「七線齊發」淪為口號政治;市府應該正視捷運工程進度緩慢的現況,用最後的機會認真推動建設,不要再用空洞口號敷衍甚至欺騙市民。

盧秀燕回應,「七線齊發」指的是7條路線通時規畫,藍線與綠線延伸進度相當不錯,其他路線也穩步推動,捷運工程要按照國家規定的期程,通過可行性研究也需要很多努力,會力拚卸任前完成所有線路的可行性研究,進入綜合規畫階段。

捷運工程局表示,「七線齊發」指的是各路線同步規畫、審議,不是同時動工或完工,避免過去一線一線推進的低效率;捷運不僅是交通工具,是帶動都市轉型的關鍵引擎,「七線齊發」也不是浮濫計畫,是台中交通轉型的基石,會在分階段建設、滾動調整、穩健財務的原則下逐步推進。

台中捷運綠線2021年通車,市府推動「七線齊發」,藍線下月動工,綠線延伸線進入綜合規畫,其他5線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捷運綠線2021年通車,市府推動「七線齊發」,藍線下月動工,綠線延伸線進入綜合規畫,其他5線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民進黨議員陳俞融(左三)等人批評,市府所謂中捷「七線齊發」淪為口號政治,實際進度緩慢。記者陳敬丰/攝影
民進黨議員陳俞融(左三)等人批評,市府所謂中捷「七線齊發」淪為口號政治,實際進度緩慢。記者陳敬丰/攝影

延伸閱讀

李在明當選南韓總統 盧秀燕恭喜:盼有更多交流合作

柯志恩批民進黨逼南部人用肺發電 綠營:拿民生議題搞雙標炒作

3嗆「用肺發電」 盧秀燕6年任內用電量全國第1惹議

被追問是否支持核電 盧秀燕:主張採雞尾酒式

相關新聞

影/彰化雷雨加交沿海地勢低處淹水及膝 分不清道路與排水

彰化縣今上午8點過後雷雨加交,沿海低窪地區陸續積水,芳苑鄉王功、漢寶等地區最深處淹水及膝,鄉公所啟用抽水站的抽水機,期盼...

彰化上半年科技執法取締5萬多件 這路口4280件居桿王

科技執法已成了整頓交通的利器,彰化縣目前共有56處科技執法,今年上半年共取締5萬3879件,取締項目以超速及闖紅燈最多,...

八仙山森林遊樂區邊坡土石坍落!近百遊客、員工受困 林業署宣告休園

八仙山林道入口處邊坡今天下午1時40分發生土石崩落,道路中斷,考量遊客安全,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宣布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即...

開花期低溫加農村人力老化 荔枝減產逾半市價每台斤百元

今年3月低溫、4月下雨,造成荔枝樹花穗受損,加上農村人口老化的勞動力不足,荔枝產量較去年同期減少5至6成,時值荔枝盛產期...

房價觀望期來襲 建設處揭開南投青年宅「卡關」真因

南投縣政府首批青年住宅案棄購率達四成,引發外界關注。南投縣建設處指出,雖然登記踴躍,但實際簽約階段,部分申購者臨陣卻步,...

南投首批45戶青年住宅 高達4成遭棄購…原因曝光

南投市文化路青年住宅是縣內首批青宅,讓售45戶卻有4成棄購,縣議員今質詢了解原因,建設處長張洲滄說,目前26戶完成選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