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蠢動!台中入校教洗手 醫:嚴防「重症大魔王」

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後)今教導學童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記者趙容萱/攝影
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後)今教導學童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記者趙容萱/攝影

天氣轉熱,腸病毒更活躍,疫情蠢蠢欲動,台中市衛生局今到北屯區松竹國小,宣導正確洗手五步驟預防。兒科醫師施勝桓提醒,近期仍有零星個案,但比較擔心是多年未流行的腸病毒71型等病毒恐捲土重來,還是要做好防範。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有2例腸病毒重症確定個案,台中市無重症個案;國內上周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4069人次,較去年同期6718人次低,顯示社區仍有腸病毒感染風險。

衛生局長曾梓展說,台中今年沒有重症,也沒有因疫情停課,目前台中門急診仍有581人次就診,雖較去年同期786人次少,但仍不可掉以輕心。預防腸病毒最好就是洗手,所以要入校園加強宣導。

兒科醫師施勝桓說,天氣逐漸炎熱,喜好高溫的腸病毒更為活躍,過往腸病毒好發夏天,疫情過後,季節分界已不明顯,連冬天也有,近日腸病毒蠢蠢欲動,仍有零星個案,比較擔心是多年未流行的腸病毒71型等病毒恐捲土重來,還是要做好防疫。

疾管署衛教資訊指出,腸病毒A71型易引起神經系統併發症,接種腸病毒A71型疫苗,可預防感染腸病毒A71型引發重症風險,建議滿2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可至醫院診所洽詢,經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

衛生局長曾梓展說,腸病毒傳染力強,做好勤洗手「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及「洗手5時機」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樂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以稀釋後漂白水環境清消。

曾梓展表示,腸病毒大多輕症,多數7天內痊癒;若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症狀,應盡速至台中13家腸病毒責任醫院就醫治療。

相關資訊請至台中市衛生局網站點選「專業服務」項下「傳染病防治」,進入「腸病毒專區」查詢,也可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台中市衛生局今到北屯區松竹國小,教導學童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等衛教。記者趙容萱/攝影
台中市衛生局今到北屯區松竹國小,教導學童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等衛教。記者趙容萱/攝影
台中市衛生局今到北屯區松竹國小,教導學童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等衛教。記者趙容萱/攝影
台中市衛生局今到北屯區松竹國小,教導學童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等衛教。記者趙容萱/攝影
台中市衛生局今到北屯區松竹國小,教導學童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等衛教。記者趙容萱/攝影
台中市衛生局今到北屯區松竹國小,教導學童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等衛教。記者趙容萱/攝影

醫師 衛生局 腸病毒

延伸閱讀

腸病毒疫情升溫 花蓮縣衛生局籲留意重症病徵

逾10年沒有腸病毒大流行 專家憂「兒童殺手」捲土重來

3/2食安盃馬拉松 中市府宣傳短片取經韓國黑白大廚

今年首例腸病毒死亡 出生未滿一個月發病8天染伊科病毒亡

相關新聞

影/彰化雷雨加交沿海地勢低處淹水及膝 分不清道路與排水

彰化縣今上午8點過後雷雨加交,沿海低窪地區陸續積水,芳苑鄉王功、漢寶等地區最深處淹水及膝,鄉公所啟用抽水站的抽水機,期盼...

彰化上半年科技執法取締5萬多件 這路口4280件居桿王

科技執法已成了整頓交通的利器,彰化縣目前共有56處科技執法,今年上半年共取締5萬3879件,取締項目以超速及闖紅燈最多,...

八仙山森林遊樂區邊坡土石坍落!近百遊客、員工受困 林業署宣告休園

八仙山林道入口處邊坡今天下午1時40分發生土石崩落,道路中斷,考量遊客安全,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宣布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即...

開花期低溫加農村人力老化 荔枝減產逾半市價每台斤百元

今年3月低溫、4月下雨,造成荔枝樹花穗受損,加上農村人口老化的勞動力不足,荔枝產量較去年同期減少5至6成,時值荔枝盛產期...

房價觀望期來襲 建設處揭開南投青年宅「卡關」真因

南投縣政府首批青年住宅案棄購率達四成,引發外界關注。南投縣建設處指出,雖然登記踴躍,但實際簽約階段,部分申購者臨陣卻步,...

南投首批45戶青年住宅 高達4成遭棄購…原因曝光

南投市文化路青年住宅是縣內首批青宅,讓售45戶卻有4成棄購,縣議員今質詢了解原因,建設處長張洲滄說,目前26戶完成選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