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批中市人行道不普及 建設局:普及率六都前段班

企鵝妹徒步環台並開直播,但過程大多走在一般道路上,引外國民眾好奇「台灣沒有行人道嗎?」中市議員王立任指出,台中2021年行人道普及率為51.89%,六都第四,仍有進步空間;另無障礙通行需求人有很大比例,呼籲市府積極打造行人安全空間,翻轉行人地獄。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依照市區道路及附屬設施設置要點,規定12米以上道路得設置人行道;據營建署統計,台中去年有人行道的道路長度為1839公里,道路總長度為2869公里,人行道普及率為64.09%,位於六都前段班。
台中市議會今都發、建設、水利業務質詢。王立任指出,台中人行道空間不足,造成多路段行人危險,現有資料中,台中市2020年51.9%六都第三,2021年51.89%六都第四來說,仍有進步空間。
王立任表示,現有部分行人道僅有30公分寬,更遭變電箱、電桿等「被消失」;以淨寬度而言,台中人行道小於1.25公尺38%、1.25至2.5公尺占43%、超過2.5公尺19%,仍有大比例行人道,不符合無障礙通行需求。
市議員張玉嬿說,學校圍牆緊鄰馬路也有不少例子,但牆外圍停滿汽車,僅剩狹窄步道,學童需人車爭道、安全堪慮,盼市府跨局處通盤檢討,要求通學步道打破「車道變窄很危險、沒空間設人行道」迷思,優先守護學生安全。
黃守達也指出,據交通局統計,目前全市累積畫設121處標線型人行道。標線型人行道僅需更改地上標線,條件限制少、施工成本低,易大量施作。但因缺乏實體分隔,常有汽機車違停、占用的情形,車流量高路段更常傳人車爭道狀況。
陳大田說,針對通學步道,建設局與教育局跨局處合作,過去四年已完成95所學校通學步道改善,改善長度逾32公里,現正持續與教育局合作,並協調原有人行步道較狹窄校園,協調退讓校地,如圍牆後退等,擴增步道。
陳大田也提到,去年已盤點人行道有障礙物的步道,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100多處改善,現正進行第二、三階段;另標線型人行道部分,將與交通局整合盤點,先行勘查,下個會期提交評估報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