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大美風土文化教育美學活動 in竹山台西客運站

當車站成為社區孩子的大教室,會是什麼樣的圖像?為了將美學與教育創生元素帶入城鄉,竹山小鎮文創與大美國際文化透過「經濟部中小企處在地青年創育坊的計畫」的支持,攜手以「希望、看見、力量」為題,陸續舉辦了三場次的體驗、展演及沙龍活動,反應熱烈。
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說,希望在台西客運竹山站橋接「地方創生資源」與「教育美學轉譯」,成為給地方居民全新的風土教材教案,也期待台西車站真正成為社區孩子的風土學校,更能讓每一位參與的人都能留下深刻印象。
這次大美國際文化風土文化教育美學活動,共策劃了三場活動,包括:「希望、看見、力量」台西客運竹山2.0開幕活動;乘著繪本逛菜市仔;家鄉的茶園開滿花、文化美學閉幕暨茶會。
大美國際文化總監蔡佩伶表示,從開幕活動的怪手諒布袋戲,呈現一齣認識竹山地方特色的戲台表演,重新串起當代人的共同記憶;到第二場的乘著繪本逛菜市仔,讓車站成為一個日常生活的鄉土教育的場域;第三場閉幕茶會則邀請鳳凰單叢茶園主人陳以國,分享他的成長經驗,描繪出鄉土的故事。
以及茶園主人的生命故事,那條實踐心路就是一本大書,讓孩子們理解真實社群經歷,就是教育的本質。
蔡佩伶指出,過去的教育都不斷告訴民眾要透過教育,然後離開家鄉到城市就業、居住,長久以來讓人們與家鄉產生了斷裂,因此希望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讓教育工作者與地方創生參與者可以協力,讓孩子重新擁有:選擇居住地的能力、愛上家鄉的土地,以及擁有幸福的能力。
閉幕活動有許多不同領域代表參與,有不同的實驗教育學員、地方品牌主、學校老師、社區居民們等,這樣的浪漫與會,就是故鄉最美的樣貌,每個人對家鄉的愛,都可以轉化成為一種可以共同學習的教育美學提案。
蔡佩伶期待更多人,一起投入教育創生的工作,讓大家一起走完台灣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