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騎樓整平經費不到路平5% 惹議

騎樓平整,讓身障者、家長推嬰兒車好行走,是城市宜居的重要指標,但台中市議員林祈鋒指出,市府執行「騎樓整平專案」,今年中央補助3116萬,市府配合款僅684萬,如何打造宜居城市?都發局表示,騎樓整平須取得民眾同意,有實際難度,未來會透過公私合作,讓台中步行空間變更友善。
台中市一位市政顧問表示,他坐輪椅,以在中區為例,出門一趟簡直是大冒險。有的騎樓落差幾十公分,難得走一兩間屋子騎樓是平整, 一下子又要轉出大馬路與車爭道,台中市騎樓對身障者來說,非常不友善。
議員林祈烽說,內政部營建署推動建築物騎樓整平計畫,每年提報需求路段,可爭取中央補助經費,改善騎樓空間、友善人行環境,也可促進店家商機。但都發局今年計畫向中央申請補助3116萬元,市府配合款編列684萬元,合計3800萬元。
林祈烽指出,建設局道路燙平專案一年就有4億元預算,再加上地方小型工程款及中央補助等費用,路平預算高達7、8億元,但騎樓整平這麼重要的工程,經費才只有路平預算的4.75%,實在是差太多。他要求都發局要寬列預算,並增加承辦科室的人力。
都發局長黃文彬表示,台中市騎樓整平經費已是六都最高,市長盧秀燕上任以來,已完成14餘萬公尺的騎樓平整路段。去年市府執行騎樓整平專案,共13個路段,總長度為2萬2420公尺;今年預訂執行的路段有11處,包括中區、北區、潭子和烏日區各1處,南屯區2處,北屯區5處,總長度為2萬2500公尺。
都發局指出,騎樓整平有難度,因涉及民眾私有,須取得同意,且施工又不能影響民眾的生活太大,市府執行只能一段一段來做。
市府表示,「騎樓整平計畫」經區公所、里長協助並主動與民眾溝通、協調下,已提高市民接受度與認同。未來將結合地方需要,持續以城中城地區、捷運路線、主要道路及商圈、火車站、學校周邊等區域優先推動,執行時,將強化品質控管、減少施工影響,期待透過公私合作,讓台中市的步行空間變更友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