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消失72年「德鹿谷」村回歸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今年正式走入歷史,恢復已消失72年、當地族人熟悉的傳統舊名「德鹿谷」村,縣府原民局長史強表示,除了村名,村內部落、學校、道路及橋梁等戶政地籍資料也將全面更改,是縣內甚至全國首度一次到位正名成功案例,成指標性典範,未來原鄉正名可循其模式推定辦理。
縣府指出,仁愛鄉共16村,除了7年前由精英村劃分出去,新成立的「都達村」是使用原住民傳統地名,其餘15村名稱與當地族人文化、歷史毫無關連,「德鹿谷」合作村2年多前召開部落會議,決議要將村名恢復部落傳統舊名「德鹿谷」。
「『德鹿谷』這傳統名稱至少消失了72年!」當地村長卓上龍提到,居民心中都知道自己居住土地、部落名稱是什麼,但在72年前被替換成合作村,又沒找回來,使得離開四散的祖靈找不到回家的路,年輕一代迷失對自己族名歷史和認可。
為了要讓在地族人拿回對自己部落的歷史詮釋權,當地積極推動正名恢復傳統名稱「德鹿谷」,從與公所籌備、尋求全村共識到陳報縣府、原民會核定,歷經2年9個月,總算在今年6月完成村名正名相關行政作業。
仁愛鄉代理鄉長張子孝說,除了村名,道路、學校、橋梁等名稱也一併正名,像平生路改為「莎都部落1巷」、「德路灣部落1巷」、和氣巷改為「卜灣部落1巷」等,下月20日前完成相關變更,25日進行村名揭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