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貴轉職農夫種豆 田野勤學發表食農教育微型成果

彰化縣北斗青農陳光鏡、蔡慧璇夫婦成立田野勤學工作團隊,自然農法栽種黃豆與黑豆,今天和東海大學、社區合作發表跨域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執行成果,展示立體繪本、影像紀錄,分享黃豆料理,把永續食農概念灑在學生與社區家庭成員的心底。
田野勤學首次辦理「行政院農委會-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創新型)」微型發表活動,今天在陳光勤夫婦的祖厝前埕搭棚舉辦發表會,12個社區家庭的孩子到田間摘野草野花,在前埕快樂追跑,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解說計畫成果,學生參觀豆類食品的製造器具展示及產品展示,融入食農教育情境。
陳光鏡原本擔任桃園一家科技公司的後端營運主管,「錢」景看好,但科技人工作型態「沒夜沒日」讓他萌生回歸常態生活的念頭,休假日帶著太太蔡慧璇上農業課程,2015年起帶職兼差務農,一年半後他先辭職,成為專業農夫
用自然農法種黃豆,陳光鏡起初賣給親朋好友,到了2017年遇到銷售瓶頸,有半年都賣不出豆子,倒蝕老本度日,2018年陳光鏡夫婦帶三名女兒回彰化北斗老家種黃豆和黑豆,蔡慧璇辭去公職,專心理家和協助丈夫耕種,陳光鏡到學校講解自然農法和友善耕作,逐漸建立通路。
「以教育的力量連結生產與消費社群,是完成永續食農扎根的關鍵,這次跨區域整合,也將大大促進彰化縣產學合作的教育意象與實質進展。」田野勤學創辦人陳光鏡說,今天以國產大豆為主題,不同於區域的產銷活動,而是運用具教育內涵的實踐行動與體驗連結,寓教於樂,引動社區家庭、上班族、學校老師和青年學生共同參與。
發表會包括行動廚房、料理食譜、紙偶劇場、立體繪本,田野勤學共同創辦人蔡慧璇說,食物絕對是連結人與土地強大且溫柔的力量,這次邀請校園師生共創,以「友善食農」與「環境藝術」的核心作引喻探索,翻轉服務學習,就在攜手合作的當下型塑社區意識與生命的感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