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拜錯神明50年 南投「義民爺」攤牌正名成軼聞

南投縣水沙連社區大學埔里分校近期展開宗教歷史巡禮,發現舊稱「舂粿坑」成功里義民祠義民爺牌位旁,還有1尊土地公泥像,考究才知祂是被當地村民「拜錯」50年的神明苦主,最終也將祂留置祠中共享香火至今,成地方文史軼聞。
南投縣水沙連社區大學指出,為打造樂活城鎮藝文,水沙連社大今年將生態保育融合客家文化、地方文史等開辦「埔里地區小旅行」課程,透過室內講解和戶外走讀探勘帶學員親近自然,並學習人文觀念和常民知識,宗教歷史也是重要一環。
而鎮內成功里舊稱「舂粿坑」,其舊稱源自當地先民在溪谷的岩床上舂米製粿,村里內以客家人為主,因此有「義民爺」信仰,當地除廣福宮義民爺廟,「草湳濕地」附近還有一間義民祠,唯祠內除義民爺牌位,竟還有1尊泥塑土地公神像。
經社大學員田野調查考究,該濕地附近先民為當地守護神安土地公泥像供奉在大樹下,祭拜約50年,直到土地易主,村民集資將神像移往現址,並新建福德正神廟欲繼續供奉,未料神明竟突然攤牌,表明身分是「義民爺」,不是「土地公」。
南投社大指導老師潘樵說,遷座入火前夕,該神像透過埔里醒靈寺的乩童出示詩文,言明自己其實是「義民爺」,村民這才知道把祂當土地公,「拜錯神明50年」,只好趕緊重新打造牌位,並更改廟名為「義民祠」,也成當地宗教軼聞。
潘也提到,經義民爺同意,眾人將拜了50年的土地公像也放上神桌共享香火至今,當地而有義民祠內拜土地公的特殊民俗;社大則表示,透過在地民俗信仰帶動學員,甚至居民對地方文史的興趣,也能列入解說導覽做為觀光特色遊程。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