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疫情持續遠距教學夯 中市府:「停看聽」減少爭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遠距教學成為不少民眾首選,但根據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統計,每年有關網路教學爭議就超過200件,台中去年有72件,占比達36%。這類課程金額動輒數萬至10幾萬元,消費者常分期付款或貸款繳納,履約時間長,消費者可能在中途終止契約,業者也可能發生無法繼續提供服務等問題,衍生退費爭議。
經濟部去年11月訂定「網際網路教學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今年5月15日生效,明定費用計算基準、不得記載預付費用購買點數或堂數的使用期限、瑕疵擔保責任歸屬、業者有無擔負履約保證、消費者是否擁有貸款償還抗辯機制及隨時終止契約權利等6大重點。
台中市法制局長李善植強調,新法雖加強保障消費者權益,但最重要的還是在簽約或購買課程前,先「停、看、聽」即「多試聽、多試閱、多比較」各家教學服務課程內容,考量是否符合自身需求,且須仔細審閱契約內容及退費條款,尤其違約金的約定內容,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李善植說,新法6大重點包含業者以促銷價格販售課程,應以「優惠總價」作為契約各項費用的計算基準,新法也明定業者瑕疵擔保責任、賦予消費者貸款償還抗辯機制、要求業者應負擔履約保證責任。
新法保障消費者有隨時終止契約權利,消費者若預付費用購買點數或堂數,業者不得記載使用期限,但若雙方就該筆預付款已經指定特定用途時,則可約定使用期限,例如考前衝刺班、暑期先修班等,不在此限。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