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麵人藝師龜息創作 腳灼痛靜脈曲張惹禍
66歲的彰化鹿港捏麵人藝師施教鏞長年創作、講課,甚至為了完成表情栩栩如生的神像,常要「龜息」閉氣、聚精會神,久坐、久站,近年來因左小腿常有皮膚搔灼、腫痛的困擾,經接受藥物注射治療獲改善,讓他專注於創作上。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林子鈞說,靜脈曲張成因是久站、久坐等因素,腿部靜脈瓣膜缺損造成循環不良,初期酸腫痛、抽筋,若不加以保養,嚴重時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傷口感染等,甚至危及性命。
施教鏞出身捏麵藝術世家第4代傳人,從小跟著父親學做捏麵人,更參與各地迎神賽會展現捏麵藝術長才,獲選彰化縣文化局工藝達人外,也屢應邀到包括大學等地教學傳承技藝。
施教鏞說,捏麵藝術重細緻,常是一坐3、4小時,例如前年製做40多尊的神明,每天工作都超過10小時,近年來因小腿肚佈滿凸起如蚯蚓般的青筋, 每到下午,小腿就出現燒灼、腫痛感,尤其伴隨搔癢,常因此抓破皮,傷口反覆感染,相當困擾。
皮膚科醫師林子鈞說,施教鏞就診時,左腳明顯有蚯蚓狀浮筋,加上有長期腫脹及反覆性濕疹傷口,診斷為嚴重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因雙腳靜脈的瓣膜缺損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嚴重時會造成浮腫漲痛及潰瘍傷口等,多數與遺傳體質、工作須久站久坐,或是女性懷孕有關。
林子鈞指出,治療嚴重靜脈曲張可採傳統手術、雷射及藥物注射等,其中傳統手術須麻醉,加上傷口疼痛感,雷射治療也需麻醉、費用高,都讓不少患者卻步,藥物注射則是將硬化劑注射進血管,讓缺損隱靜脈或擴張微血管萎縮,改善靜脈曲張困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