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修將設國際級「環境毒物與新興汙染物研究中心」
正修科大「超微量科技研究中心」是台灣首家通過認證的戴奧辛實驗室,歷時19年深耕發展,成為把關國內環境及食安問題的要角,今年再獲教育部「全球鏈結研究中心計畫」經費補助,將全面升級為「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
教育部公布107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審查結果,正修科大「雙響砲」,同時獲得深耕計畫及全球鏈結研究中心計畫經費補助,前者補助高達1億6千萬,在私立技專校院排名第2,全國技專校院第7;後者則是私立唯二進榜學校,近期將設立一個專研環境毒物與新興汙染物的國際級特色領域研究中心。
正修科大95年起持續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及典範科大計畫肯定,今年在教育部深耕計畫比評中依然突出。學校計畫成立的「環境毒物與新興污染物研究中心」獲得青睞,校長龔瑞璋有信心,未來台灣在環境毒物的研發能量將與德國等先進家並駕齊驅。
「環境毒物與新興汙染物究中心是升級版」校長龔瑞璋說,正修1999年創設的超微量中心,當年為了防治世紀之毒─戴奧辛。過去台灣的毒物樣品都須送美國檢測,費時1、2個月不等,正修超微量中心創設後,檢測時程大幅縮短,急件2天就有結果,費用也從15萬降到1萬多元,大幅提升環境防治能力。
目前超微量中心約100人,檢測範圍廣及食品、空汙、汙泥等532項,毒品及運動員禁藥也在檢測之列。中心裡有完整的設備,多項毒物已建置「汙染指紋圖」,由等高線朝圓心發展,精準鎖定汙染源,有利政府做事前的防治與事後處置。
「國際毒物盲樣送到台灣,正修的精準度常是名列前茅,登上SCI國際期刊的論文,引用數也高」,龔瑞璋說,這代表正修的環保檢測技術已達國際標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