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印度空難竟發炫耀文!男星搭私人飛機被炎上:道歉刪文

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加劇 內唐亞胡:持續攻擊行動

火光照夜空!高雄陸軍左營油庫庫房雨中失火 燃燒20分鐘撲滅

綠議員批新竹觀光巴士效益差 市府:是城市行銷工具

新竹市政府今年初推出「新竹觀光巴士」,盼能吸引遊客深入探索新竹風貌。圖/報系資料照
新竹市政府今年初推出「新竹觀光巴士」,盼能吸引遊客深入探索新竹風貌。圖/報系資料照

新竹市政府今年初推出「新竹觀光巴士」,盼能吸引遊客深入探索新竹風貌。不過市議員曾資程指出,營運逾4個月以來,搭乘人數卻持續低迷,質疑成效。市府回應,觀光巴士本質並非單純的交通工具,而是城市行銷與觀光導引的媒介。

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指出,高虹安市長推動舊城區改造,其中有一項就是觀光小巴,他跟服務處的同仁實際去搭乘,不僅車上空無一人,沿線各站也幾乎看不到遊客上下車,整體觀光動線毫無串聯效果,導覽資訊也缺乏吸引力。

曾資程也指出,與觀光小巴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巨城購物中心提供的接駁車及72號公車,不僅班次穩定,乘客數量也幾乎滿載。據市府資料,今年1月25日啟動至10月31日,觀光巴士預算編列高達420萬元,但幾乎沒人搭乘,就連端午連假旅遊旺季,乘客人數都不超過10個人。

曾資程認為,觀光政策要成功,不能只靠一輛觀光巴士,呼籲市府全面檢討策略,包括路線設計、行銷宣傳方式、與在地商家的整合合作等。

新竹市城銷處回應,觀光巴士是外地旅客與城市互動的第一線平台,能有效導引遊客深入各大景點,強化旅遊動線與提升城市品牌印象。雖然一般公共運輸服務多以「搭乘率」作為營運成效指標,但對於觀光巴士而言,其本質並非單純的交通工具,而是城市行銷與觀光導引的媒介。

城銷處表示,觀光推動需時間培養,舊城區交通便利性長期為市民反映的痛點,根據新竹市遊客的滿意度調查資料,該區交通滿意度在竹市各景點中相對偏低。

觀光巴士政策正是為改善交通環境、吸引遊客而設計,雖目前仍在推廣階段,但具有長遠效益。市府將持續強化宣傳與行銷,擴大市民與旅客使用誘因,並保有滾動調整的空間,讓這項政策更貼近實際需求。

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指出,高虹安市長推動舊城區改造,其中有一項就是觀光小巴,他跟服務處的同仁實際去搭乘,不僅車上空無一人,沿線各站也幾乎看不到遊客上下車。圖/曾資程提供
新竹市議員曾資程指出,高虹安市長推動舊城區改造,其中有一項就是觀光小巴,他跟服務處的同仁實際去搭乘,不僅車上空無一人,沿線各站也幾乎看不到遊客上下車。圖/曾資程提供
新竹市政府今年初推出「新竹觀光巴士」,盼能吸引遊客深入探索新竹風貌。不過市議員曾資程指出,營運逾4個月以來,搭乘人數卻持續低迷。圖/曾資程提供
新竹市政府今年初推出「新竹觀光巴士」,盼能吸引遊客深入探索新竹風貌。不過市議員曾資程指出,營運逾4個月以來,搭乘人數卻持續低迷。圖/曾資程提供

景點 新竹 巴士

延伸閱讀

民眾黨615反罷首場「挺新竹」 黃國昌:對賴清德投不信任票

影/反惡罷 民眾黨新竹民代籲民眾6月15日上街挺反罷免

議員批公園雜草叢生如墓仔埔 竹市府:加強巡檢

不是問幾A幾B!新竹升學太競爭「會考成績竟這樣問」 家長苦:5A才能存活

相關新聞

中壢某科技大廠團膳疑似出現蛆 衛生局調查中

有民眾於網路社群爆料,中壢某科技大廠團膳炸好的排骨麵衣中,疑似有蛆,PO網公審,並強調「不是第一次」,也有其他員工於底下...

桃園通學廊道工程 挨批用路陷阱

新北高齡駕駛暴衝致死事故震驚全國,桃市府積極推動通學廊道,原訂四年50所學校改善目標,現已完成80所超標,但民代質疑全市...

北埔姜氏家廟修復10年 地方盼開放

新竹縣北埔鄕姜氏家廟被譽為台灣四大家廟之一,也是新竹縣縣定古蹟,但政府斥資近億元修復於10年前完工後,迄今仍大門深鎖,多...

挑選正宗拉拉山水蜜桃有撇步 農會教你這麼做

桃園市復興區拉拉山水蜜桃聞名全台,5至7月高海拔產區水蜜桃正當季,為維護消費權益和市場交易秩序,農業局今日啟動聯合稽查,...

買1200元拉拉山水蜜桃僅有1顆能吃? 市府喊啟動聯合稽查

桃園市復興區拉拉山水蜜桃聞名全台,5至7月生產的「水蜜桃」正當季,為維護消費權益、保障市場交易秩序,桃園市政府農業局今啟...

新竹雙罷查對今截止 罷團宣布進三階 6/20公布投票日

全台唯一新竹市立委、市長雙罷免案,二階送件查對今天截止。新竹雙罷領銜人戴振博表示,經詢問新竹市選委會,確定不會再寄發任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